7古人的科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勾股定理是华夏数学家的独立发明,在古华夏早有记载。

    周髀算经还记载了矩的用途:“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

    据此可知,当时善于用矩的商高已知道用相似关系的测量术。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商高远远领先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所以说华夏祖先的智慧足以让后人心生崇敬。

    三国时代的蒋铭祖对《蒋铭祖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即“勾”,“股”)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即“弦”)边长的平方。

    也就是说,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2+b2=c2。到了现代,勾股定理现发现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中给出了“赵爽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准确性,勾股数组程a2+ b2= c2的正整数组(a,b,c)。(3,4,5)就是勾股数。

    讲完勾股定理的来由,栾德芳接着用手在作业本画出一个图形,画完之后停下笔看着栾青松问道:“知道这个叫什么图形吗?”

    “我知道,这叫青朱出入图,是东汉末年数学家刘徽根据“割补术”运用数形关系证明勾股定理的几何证明方法。”

    “你从哪儿知道的?”

    “我看了九章算术题集,也看了爷爷标识的心得。”

    “不错,读书不但要学会老师教的,还学会提前预习,课后总结,有这样的好习惯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知识是智惠的,你不去学习它,思考它,总结它,就不能得到收获。”

    “知道了爷爷。”

    很多人读书不得其法,其原因是不愿意提前预习,觉得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已经够了。

    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全面的,在课堂上老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教学进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提前预习,很多学生不能够吸收老师讲的内容。

    “记住,一个人想要进步,永远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爷爷,我喜欢学习和思考问题。”

    “嗯,一个好的习惯对做人做事,有莫大的好处,你现在可能不懂,但爷爷还是要告诉你,每个人的智商不一样,有的人学得慢一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有的人学习快一些,会超过老师的讲课,有的人正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但能够保持进步的人,总能笑到最后。”

    “爷爷,我一定能够笑到最后。”

    “能有这样的想法很好,能够保持下去最为关健.”

    栾德芳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他的孙子栾青松只要不骄傲,能够一直保持专注的态度,以后的成就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他实在无法想像。

    目前,这样的话他不能说。

    他的孙子栾青松已经是智商超高的天才,有这么高智商的人可以说万中无一,教导这类天才完全不用考虑学习进度的问题,唯一担心的是他不会产生骄傲自满心态,阻碍求知的步伐。

    这才是阻碍栾青松进步的真正原因。

    恰恰这个问题又是大麻烦。

    所以,栾德芳只能暂时回避过去。

    讲到九章算术,其真正的作者已不可考。

    众多的猜测中,偏向于认为它是经历多年的不数完善和发展,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比如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

    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看着刚刚的讲解的问题,栾德芳聊着聊着,爷孙两人又歪楼了。

    “刘徽因为身为古人,他的这种证明方法鲜明的有东方智慧,通俗易懂。当时刘徽描述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