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明末农民起义1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后明军一直和日军在朝鲜的南部四道反复拉锯。

    而在海上,朝鲜水军的表现比陆军要好的多,因为全靠李舜臣在撑着。

    李舜臣确实表现优异,数次击败了日本水军,毫无疑问的是朝鲜的民族英雄。但咱凭良心说,朝鲜能收复失地不至于亡国,靠的都是大明吧?

    现在韩国人一味的谁李舜臣,可以淡化甚至抹掉中国明朝对朝鲜的救命之恩,甚至把李舜臣和拿破仑相提并列。

    我只能说:emmmmm……呸,不要脸。]

    朱元璋等君王都暗暗纳罕:这个拿破仑是谁?听名字似乎不是国人,难道又是个外夷?

    听上去是个名将,不知比韩白卫霍如何?

    [丰臣秀吉为他的狂妄付出了代价,他现在已经不敢想什么拿朝鲜当跳板,去侵略大陆了,他只想如何体面的结束展示,保住现有的成果。

    于是,大明派出了使者,去和日本洽谈。]

    朱棣心想:到底是国力下降了,要是发生在现在,朕就绝不何谈,一定打到倭国老家去!

    [日本方面提出了七个条件:

    一、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

    二、发展明日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朱棣勃然大怒?()『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呵骂道:“倭国这是在放什么狗屁,难道他以为还能和倭皇明平起平坐么?看来这李如松的火炮还不够猛,没把他们轰清醒!”

    朱高炽虽然也很生气,但还是劝了一句:“谈判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很正常。反正我大明又不可能答应。”

    朱棣横了他一眼:“就是因为你太体谅他们,他们才敢如此蹬鼻子上脸!对待那些官绅也一样,要意志坚定,不能手软!不然他们只会觉得你好糊弄,最后给你仁这么一个庙号,不过就是感谢你纵容他们!”

    朱高炽现在真想给自己一嘴巴,让自己非要说话,又无辜被骂了一句!

    天幕根本没怎么说过他当皇帝的为政举措,反而是提到了仁宣之治,怎么父皇就认定了他是被文官愚弄的庸君呢!

    [我只能说日本这是在想屁吃,就这第一条大明就不可能答应。

    明朝自开国以来,就不议和不纳贡不和亲。]

    朱元璋:没错!我大明就是这么有骨气!

    [号称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然还有后半句: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嘻嘻。]

    秦始皇嘴角擒出一丝笑意来,这天幕,当真促狭。

    开国之君是流民和尚出身,末代帝王自缢殉国,倒是很贴切。

    [明朝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们还是非常守旧的朝贡思想,只拿日本当成普通不听话的藩国对待,所以提了三点要求:

    一、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因为明朝推崇程朱理学,崇尚以礼治国,所以对待这些外藩小国都非常友好。哪怕有时候自己的实际利益受损,也为了所谓的天.朝上国的体面在坚持出血。

    所以当时的藩属国非常愿意来明朝进贡,因为随便拿点什么破烂土特产以小国小部落的名义来进贡,都能得到大明价值数倍的回赐。

    因此有的商人甚至冒充南洋小国的名义,一年来好几回。

    之前讲过的瓦剌的也先,就来过。他还虚报使者人数,多报了好几千--因为明朝按人头给钱。

    搞得连王振都生气了:你是不是觉得咱家像不会数数的傻子?

    没给钱直接让他们走了,也是土木堡的一个伏笔。

    这种事情很多,即使明朝后来限制朝贡的次数和时间,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来挖墙角。

    大明在这方面,真的活像个冤大头。]

    朱元璋:知道了,别骂了,朕以后一定好好教育子孙。

    朱棣则是想起了自己以后派舰队下西洋的事情,看来下西洋不能一味送东西,得多捞点回来。

    朝贡政策也得改改,不能让后世的人笑话我们!!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