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Chapter65(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人们不是不想这个问题,而是不会想得那么多。

    这个年代的人类飞天方法只能坐热气球。

    载人热气球所达到的高度虽然看不到地面发生小火灾,但能看到森林里的特大火势。

    正因现实技术能够达到的飞行高度不够高,插着想象的翅膀才能不受拘泥地胡乱飞翔。

    布兰度做不到。

    有时候,某些知识成为常识认知,反而会限制假想力。

    当见过了月球、火星、太阳系的真实照片,主观上就不会把那里描绘成与地球相似的生态世界。

    这就是“代沟()”。

    布兰度不会因此嘲讽如今的天文学家们,反而心生羡慕。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多么奇妙又伟大,是如今的幻想才推动了将来的科技进步。

    当然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实验也有很多,比如俱乐部里正在说的巴黎远郊火焰召唤术。

    保罗给不知情的会员们介绍了具体情况。

    “博士霍尔丹在巴黎空旷的郊野,用稻草布置出了一个精妙的巨大五芒星阵。五个角上分布着不同的数学几何图形。

    12月15日,夜间23:30,他带领团队在稻草堆上浇上助燃剂,在零点到来时点火。这一把火持续烧了一个小时,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传来好消息。㈤[()]㈤『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俱乐部许多人纷纷点头。

    显然,如今人们对外星文明持乐观态度,而不是后来的外星入侵论。

    一个人感叹:“有生之年,我也许能等来天狼星的朋友,见证《米克罗梅加斯》成真。”

    另一个人说:“哦不。米克罗梅加斯太高了,我可不想变成小矮人。”

    布兰度:还好,这本书她在这学期刚刚看过,不至于像个傻子一样压根不知人们在聊点什么。

    《米克罗梅加斯》是伏尔泰写的。

    她必须承认,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只是因为作者的名气加持,否则也不会在图书馆众多藏书中选择了它。

    概括地说,此书写了两个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

    一个是天狼星人米克罗梅加斯,非常高,身高约四五千米。

    另一个是土星人,他就矮了些,不到两千米。

    两个外星人到了地球,宛如进入了小人国。

    布兰度看了这本书,它的宇宙科幻部分较少,而更多是关于社会认知、哲学观点的思辨。

    身在1830年,阅读它时却不能说它不是科幻作品。

    伏尔泰笔下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个外星人是离开地球了。

    米克罗梅加斯留下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人类,说里面写了宇宙的真相。

    当巴黎科学院众人打开它时却发现书页全是白纸,一个字也看不见。

    布兰度想着故事剧情,天外来客给出的是无字天书,这何尝不是对宇宙认知的一种解读。

    不过,此刻俱乐部说的不是伏尔泰书中侧重的哲学问题,而是谈着是否真的会遇上地外来客。

    有人说:“我支持威廉爵士的火星暗海论。”

    布兰度默默翻译,这里说的就是刚刚提到的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

    上个世纪,威廉·赫歇尔用望远镜观察火星,看到星球表面明暗不一的模糊景象。

    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明亮区域是陆地,阴暗区域是海洋。火星与地球说不定有相似的生态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火星人。

    也

    ()    有人讲:“我还是支持月球人先来找我们。开普勒《梦》里的场景说不定是真的。还有《颅相星游记》,坐着气球登月后,发现了古埃及的后裔。”

    布兰度:!

    很好,渐渐步入知识盲区了。

    开普勒在十七世纪,创作了小说《梦》,说的是在梦里飞往月球,从另一个星球视角认知宇宙的故事。

    对,就是那个搞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开普勒。

    布兰度没看过《梦》,只知道大概。

    书中,月球总是面向地球的那一面叫做萨勃伏尔伐,背对地球的一面叫做普拉伏尔伐。

    这两者永不相见,而地球人被月球人叫做“伏尔伐”。

    月球人似乎在月食、日食之际,有特殊力量穿梭在地月之间。

    至于《颅相星游记》,听名字就知道是近年的新书。

    近年,欧洲兴起了颅相学。简单地说,是看一看脑袋的模样就知道这个人的品性。这书的内容,她是真的只字不知。

    接下去,俱乐部成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多是在畅想外星文明的模样,等外星人来到地球后,要怎么接待它们?有没有可能在它们离开时,搭便车也去天上旅行一番。

    各种小说被提了出来,从17世纪的故事开始。

    不只是往天上走,也有去南极、北极、神秘海岛、地心等等。

    布兰度全程保持微笑,不时认真点头,像是赞同某人观点。

    事实上,全程脑中回荡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是我读书少了,一句话也插不上。」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她闻所未闻。

    今年圣诞节回家不干别的,这就去把欧洲与科幻沾边的书籍都借来,重新做一下功课。

    *

    *

    12月22日。

    埃里克踏了返回巴黎地下迷宫的路程。

    这次来伦敦转一圈,先是去看了齐普赛街222号。

    布兰度买的房子果然不同寻常,竟是被上任房主扒光了墙纸。自己也是第一次瞧见这么“干净”的房屋买卖,必须要重头装修。

    最终表示等圣诞假期结束给出准确答复,是不是接下这个设计工作。

    一旦接下,说不定会听到布兰度提出设计需求——在伦敦金融城的闹市区打造出一栋“机械小楼”。

    埃里克没想好是不是要满足布兰度的恶趣味,决定视自己的心情而定。

    然后,等来了一件令心情愉悦的事。

    在他离开伦敦之前,居然发现B先生向联络点加送了一份包裹。

    打开,是圣诞礼物!

    精美制作的月球纯银摆件,背面刻着「探索永无止境」。

    随包裹附上一张卡片。

    圆圆的字迹,写了一行简洁的祝贺词:

    「幽灵先生,愿您圣诞愉快——与您同在地球的B(不必回礼,我离开伦敦了)」

    埃里

    克捧起了小小一只纯银月球。

    他宣布,这是二十二年以来,即将度过的最愉快的圣诞节。

    B先生送给他圣诞礼物了!

    这还不是惊喜,什么是惊喜呢?

    为什么是月球摆件?

    很好理解。

    B先生描述了两个人一起站在地球上,哪怕相互从未见面,但一起沐浴在月光下的场景。

    ——这一定表示了他愿意两人一起欢度圣诞,在月光下欢歌起舞、饮酒作乐。

    阳光明媚。

    埃里克仰望天空,仿佛透过太阳看到了月亮。

    这会懊悔不已。

    自己明明准备了一套华丽宫殿的微雕模型作为圣诞礼物,但左思右想之后决定今年先不送了。

    没见面,担忧B先生不喜欢收礼,也担忧B先生对模型没兴趣,那样一来反而降低了两人之间的友谊默契度。

    埃里克:他错了!就该送的!至少是表达了友好心意。

    *

    布兰度也离开了伦敦,带着一车两百年以来的科幻相关书籍,圣诞节要读完它们。

    不知道幽灵先生能不能深刻领会「月球」摆件的奥义?

    圣诞节千万别闲着,喝什么酒,唱什么歌,跳什么舞,一起读书啊!

    看一看各种离谱故事,瞧一瞧17世纪到19世纪的神奇脑洞。从月球人到各星球的外星文明,总有一款能令你瞠目结舌。

    布兰度:她倒要看看,是不是有故事能够成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