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巳节后,时间平静的滑过几日。

    靖国公府里,郑绥格外的乖,每日除了去承云阁彩衣娱亲,就是老实在他的书房里作画,或者去校场与家将们切磋一二。

    他这份不同寻常的乖,让靖国公府里上至老祖宗下至奴仆小僮都惶惶不安,担心孙子小儿阿弟二郎君是不是吃错东西了。

    这日,郑谨终于按捺不住,到了观云阁。

    郑绥在书房里挥毫泼墨,见到兄长进来,唤了声大兄,继续勾勒着笔下之人轮廓。

    郑谨还以为他又在以自己模样画美人图,走近一瞧却不是,纸上是一名着奇怪短打的短发少年。

    “这画的是何人?”郑谨问。

    “郑禹。”郑绥说道,又补充:“是个胡人。”

    郑谨一下就想到阿弟失踪后回府穿的那身粗衣,与画上胡人这身极相似。

    “这边是那掳走你的胡人其中之一?”

    郑绥呆了一呆,记起家中人始终认为他失踪是被人掳走的,他说的那些胡国、打工、游泳健身了解一下都被归为惊吓后的胡话,他说了几次都没有人信,索性也就不说了。

    “不是,此人……”郑绥想了又想,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我做梦梦到的。”

    郑谨:“……”

    做梦梦到一个穿着怪模怪样的胡人?

    罢了,阿弟开心便好。

    郑谨遂看着郑绥勾勒“胡人”,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这两日朝堂发生的事。

    郑谨:“北狄求亲的使者还未离开,前日再度请见陛下,请公主下降。”

    郑绥评价:“狄虏想得美,奴婢都不会下降给他们。”

    郑谨:“被先帝贬为叠州刺史的熊征终于被陛下记起起复,擢升为洛州刺史兼洛阳宫留守。”

    郑绥疑惑:“此人是谁?”

    郑谨恨铁不成钢:“先帝朝中书令。我给你说了那么多,你能记得何事?”

    “记得记得都记得,熊刺史终于被陛下起复。”郑绥飞快答道。

    郑谨就问了:“我为何要用‘终于被陛下记起’这么一说?”

    郑绥:“……”

    郑绥:“…………”

    郑绥:“………………”

    就在郑谨摩拳擦掌预备操练不学无术的阿弟时,他阿弟脑中灵光一闪,答曰:“先帝贬谪熊刺史是为了让陛下在继位时起复他,让陛下予他有恩,此后对陛下忠心耿耿。”

    “还不算太笨。”郑谨勉强表示满意。

    郑绥立刻飘了:“我绝顶聪明好吧,只是不爱操这些心。”

    郑谨……算了,不打击阿弟的积极性。

    郑绥心中又有疑惑:“陛下本该在登基时便起复熊刺史的,晚了三年还算什么皇恩?”

    郑谨淡声道:“或许陛下当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郑绥想到如今势大的徐太尉,默默同情了皇帝一下。

    “还有一事,”郑谨又道:“今日早朝,御史台上疏弹劾国子监祭酒班舟,身为国子监祭酒却著杂书误人子弟。”

    “什么?!”郑绥大惊。

    郑谨道:“班祭酒表示备受永安百姓追捧的南山客。”

    郑绥:“……”

    “阿弟,你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意外。”郑谨疑惑。

    郑绥可不敢将上巳节那日捆了班祭酒之事说与大兄知,急忙道:“我很意外,意外得都面无表情了。”

    郑谨:“……”手痒,想操练阿弟。

    “那陛下是何意?”郑绥问。

    郑谨微微一笑:“阿弟觉得陛下是何意?听闻早朝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郑绥没再多言,把笔下的郑禹画完,说要裱好赠与大兄。

    郑谨:“……”有病,赠胡人画像。

    大兄被大总管请去处理府内庶务后,郑绥便重新铺了一张新纸,写下一个个人名,以及他们的血亲、姻亲、转折亲。

    郑绥明白大兄总与自己说这些的用意,家中除了他没人和他说朝堂之事,阿婆阿爹阿娘都是对他宠宠宠,大兄却认为不该将阿弟宠废,即使他明白祖母他们的无奈。

    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士族在几代皇帝的经营下早没有了昔日荣光,从太宗朝始,皇权就在一步步打压士族,睿宗朝达到顶峰。

    荥阳郑氏的妥协便是让郑宜尚了丹阳公主。

    好在丹阳公主乃一奇女子,与驸马恩爱一生,夫妻俩顶起了靖国公府的门楣,周旋于皇族与士族之间,荥阳郑氏才没有如同琅琊王氏、赵郡李氏那般完全退出权利中枢。

    历代靖国公都手握燕朝最精锐的军队,在凉州在西域在漠北,人们只知靖国公不知有皇帝,自古功高震主的臣子,如遇明主或许还能善终,但其实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先帝多疑多思,几次三番试探靖国公府,为让皇帝放心,迫于无奈,郑绥还未出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