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榜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日,又如此好天气,重涵几人不顾韩玉的强烈反对,还是坐在了外场六楼。外场座位能听到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小曲,轻轻悠悠。

    酒菜上桌,几人先碰杯一轮。

    李章明放下酒杯,说道:“再要准备殿试了,你们说今年陛下会选何样之题?”

    张海云:“现在国泰民安无外患,便不会提及外交战事,必是内政。这两年又没什么水旱之灾……”

    重涵接道:“排开这几样无非就是民生、税赋、人事、生产、土木。”

    张海云:“先帝变法成效斐然,如今国库充盈,又无战事,应当不会在税赋理财上有大的动静。”

    李章明:“陛下登基两年多来,除了这次北征,未见有好大喜功。加之京南官道算劳民大工程,才竣工两年,近几年应不会有大的土木之兴。”

    重涵:“不过无水患之年才为兴修水利的最好时机,等真有干旱洪水也就晚了。这些做一小问亦有有可能。”

    张海云:“内务腐败近年更胜。”

    李章明:“若考二三问,人事生产应逃不掉。”

    ……

    重涵、李章明、张海云就如此讨论着天子心事,猜测殿试策问会出何题。韩玉对这种讨论无甚兴趣,从不插嘴,尤其这会儿他人虽在霞凌阁外场,心早飞到内场去了。

    钟承止未发一语,只微笑着聆听三人讨论。李章明发现钟承止一直没说话,有些奇怪。会试前每日在重涵家温书时,钟承止并不寡言,反而常有高论,李章明便对钟承止问道:“承止认为如何?”

    钟承止笑了笑,没多说:“我也认为是人事。”

    重涵在一旁抱怨:“新帝登基第一次科考最难猜,都不知皇上喜好,我们就撞上了。别说题目,就连卷子上是该当忠臣言辞凛冽,还是该当佞臣溜须拍马都不知道。”

    李章明哭笑不得:“你小点声,天子喜好可不是随便能猜的。”

    重涵摇摇头:“错了,当官一半不就是猜天子喜好?是不能明猜,要在心里闷着猜。”

    这话说得不错,无以反驳,李章明只能摇摇头,举起酒杯,再来一巡。

    几人随意地吃着聊着,没过多久话题便岔到了别处,又开始了一贯的揶揄戏谑,嬉笑打闹。

    从霞凌阁六楼往外望去,整个京城都被杏花的薄红覆盖,仿佛用眼睛就能闻出清香流动。

    少年登科,前程一片,正如春日花开,如繁似锦。可谁又知春花落尽便是热火与秋凉。

    ……

    下午回到重府,府里来了不少重家的亲戚与好友,都是来为重涵道贺的。重绥温与重熔也特地提早回到家。晚上重夫人设了家宴,再次为重涵与钟承止杏榜提名庆祝了一番。

    之后几日,同会试前一样,重涵又把李章明叫来,三人一起日日读书讨论作文章。

    殿试只排名,不黜落。故只要杏榜题名,就已保了同进士出身,其实对于大官子弟,到此一步便足够。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仕途能否一帆风顺,往往除了才华还需要很多其他东西。可即使背景再深厚,若无进士的身份也很难攀上高峰。毕竟在人才济济的朝堂中,一个连科举都过不了的人,如何能压得住别人?但一旦金榜题名,以重涵几人的背景,又如此年轻,恐怕往后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乘风破浪了。

    所以,若非有与钟承止的约定,重涵此时估计连书在何方都不记得,决不会在杏榜到殿试的这短短十日间,还读书?还作文?还如此认真?

    这下不只魏老,连重夫人与重绥温都不禁感叹,看来儿子终于长大了。

    殿试之前,还有一个简单的复试。其目的是核查有无靠作弊中榜,实际作起文章来文理荒疏的那种的人。

    之后三月十五,殿试当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