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幕。

    【这一年里,武帝为了这一次大战做了很多的准备。他下诏实行币制改革,又令“初算缗钱”,实行盐铁专卖,这系列的举措都是以筹集战争所需要的大量物力和财力。

    同时,他与诸将商议对匈奴的作战方针。】

    【在这里UP主要提一个人。】

    ……

    唐。

    “赵信!定是赵信那厮!”

    尉迟敬德一拳砸在面前桌上,怒气控制不住地升腾而上。

    对于武将而言,最恨叛徒,也最恨那种

    ()    临阵倒戈的叛徒。

    对于将帅来说(),真是啪啪啪打脸。

    “蛮夷就是蛮夷!妻儿尚在京城㈦()『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他就娶了单于的姐姐,当了单于的姐夫,好不威风!”他冷笑。

    所有武将都冷静不下来。

    就连向来冷静自持的秦琼,此刻也没忍住眉头紧蹙。

    “……汉时太缺人才了,战时人才更是紧缺,所以来者不拒。”

    房玄龄也叹气。

    赵信是什么人?一个匈奴人,受俘于汉后,有本事是一回事,可是作为俘虏,他竟然也坐得了汉的高官。这说明什么?

    ——那时的汉太缺人才了。以至于招收时不拘一格,不论出生,只论能力。

    这招收人才的举措,既好,也不好。

    这不,隐患就来了。

    ……

    果不其然,天幕很快便道:

    【那个人就是赵信。】

    【汉匈之战里,有很多匈奴人降了汉,但是同样的,也有许多汉臣降了匈奴。】

    【同样是元朔六年的那一场战,有个叫赵信的汉将降了匈奴。其实他原来也是匈奴降将,后来在汉时因为作战勇猛,在战争里脱颖而出,从而被提拔为将军。

    此次赵信被俘他受降。他的叛变给汉增加了麻烦。】[8]

    ……

    秦。

    听着‘赵信’的经历,众人皱眉。

    好半天他们还没从自己的思考里回过神,就听得上方一声冷哼:“这汉也太……连匈奴人也敢用!”

    还是俘虏!

    嬴政不屑。

    战败的俘虏,不杀已经是优待了,居然还敢在战场上用,是真的不怕他们反是吧!

    嬴政觉得他们脑子不好。

    ……

    汉。

    此时殿内的气氛很难说清。

    本该是将军们成名之战,可上方的帝王表情却古怪得要命。

    他板着张脸,不怒则威。

    刘彻该高兴吗?确实,我大汉打胜仗了,自然该高兴的。

    可是这喜悦,听见汉臣反叛的时候……顿时就消减了几分。

    “……”

    汉吸收匈奴降将以攻打匈奴,同样的,匈奴也在挖汉的高官借以了解汉、攻打汉。

    这是该高兴的事吗?

    万籁俱静之下,正在此时,殿内传来“啪”的一声。

    众人不由侧目。

    原来是卫青一时不慎之下,不小心在换笔的时候将一支笔摔在脚下。

    这样的错误本不应该在卫青身上出现。

    因为出生之故,他向来谨慎寡言。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总能对这一切把握得很好。可是现在……

    卫青凝视自己微微颤抖的指尖。虽然有心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原来他也会因此生气到这样的程度,在他还没注意的时候就这样影响自己。

    “陛下。”眼见上方的帝王因为这一

    ()    声朝自己看来(),卫青起身。

    卫青不会说漂亮话?[()]?『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是他会军事。

    抬眼的刹那扫过帝王隐隐含怒的眉眼,卫青很快低下头,他沉声道:“天幕所说,右贤王已败。那此战,左贤王必输。”

    继而,卫青朗声道:

    “匈奴必败。”

    虽不知后事如何,但是以他敏锐的军事眼光不难看出这一点。这一战不仅是败,匈奴一定还是大败!

    他只需这样开口,便轻而易举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青年站在那里,目光冷静又沉着。

    这个总是跟在帝王身后、受到帝王信任的青年,众臣不是不熟。但是他的存在感实在不高,谁也想不通到底为什么帝王这样相信他。

    无奈之下,众人便将其中原因归于他姐姐卫子夫的缘故。毕竟姐姐在内廷里,又深受宠爱,不是没有枕头风的可能性。

    可到现在,但凡小觑他的,都要掂量一下自己。

    这位可是未来的大将军啊。

    众人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

    虽然卫青面上还是像往常一般,常年都一副无什么表情的模样。可有相熟的知道卫青的作风,向来是不露声色将事情办得很好。

    小事是,大事是。

    由此可见一斑。不难看出这未来的大将军,在以后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会是这幅模样。

    不动如山。

    果不其然,一听‘匈奴败了’。帝王的面色肉眼可见的和缓了下来。又看这说话的是他的大将军。

    刘彻脸色顿时恢复了平常模样。

    “……爱卿说得对。”

    “继续吧。”

    他仰头看着天幕。到底是我大汉崛起,又有什么好不甘心的呢。

    战争时这种事到底频繁。

    赢了就行!

    这么一想,顿时心情舒畅。

    ……

    天幕还在说。

    说着赵信,或者借此,不止在说赵信一人:

    【匈奴的单于对向匈奴投降的汉朝高官,向来重视。在这之前就有韩王信、卢绾、中行说的前人先例。】

    【而此次面对赵信,伊稚斜单于把他封为仅次于自己的王,并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他做妻子,和他谋划侵扰汉朝。赵信让单于穿过沙漠向更北的地方迁移,来引诱汉军,伺其疲困而拦截他们,却不靠近汉朝的边塞。单于听从了他的策略。第二年,胡人的骑兵一万人进犯上谷,杀害了几百人。】

    【于是针对赵信的‘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漠)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这个观点,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这一点认知,从而将战争的天平倾斜向我方。最后,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定了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而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大军随后便出征!】

    【而从战后结果来看,这些战前的举措无疑是正确的。】

    ……

    刘彻在

    ()    天幕说话时不自觉站起身来走进,又不知不觉间绕着天幕开始走起来。

    此刻听天幕将要说的话,他深吸一口气,几乎要等不及了。

    再不看看这场大战的战果,他要急死了。

    汉匈这些场战斗,一步步在递进。这一场到底打成了什么样,又怎么样的大胜!

    他毫不犹豫地先行大笑起来。他要迎接自己的胜利。

    ……

    岁寒生呼出一口气。

    卫霍是天生将星,也是汉武帝时期最明亮的两颗明珠,同时他们所在的时期也是大汉最强盛的时期。

    他自然愿意把这段历史说得更畅快些。

    岁寒生没忍住也对着屏幕露出一个傻乎乎的笑。没有一个华夏人提到这里,不开心的吧?

    纵是对自己脸的摄像头没开,观众们看不到他现在的表情。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岁寒生的声音激越,饱含热情,任谁都能从声音里听到他的开心:

    “此战一分为二。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兵分两路北进。

    而伊稚斜单于听说后,便将将辎重置于远处,派精锐部队在沙漠以北等候汉军。

    他们遇上的是卫青。

    卫青向匈奴发起冲击。伊稚斜单于也令万骑出动应战。最后结果在正面交战后,单于不敌单独逃跑了。汉军连夜追击也没有捉到,在追赶途中斩杀俘获了一万九千人,直到抵达阗颜山下赵信所筑的城后退回。()”

    “而霍去病这边,行至几百里后与左贤王交战,汉军斩杀和俘虏了七万多人,左贤王和部将也都逃跑了。霍去病便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走到翰海边而撤回。?()?[()]『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历史上有‘封狼居胥’一说,表明报答国家之意。便是出自这里!”

    岁寒生朗声继续道:“此战之后,从此匈奴就远离汉地,沙漠以南再也没有匈奴的王庭。”

    ……

    “好!好啊!”

    刘彻已经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匈奴之祸在他手里头解决了。还会有比这更高兴的事吗?

    以他的眼光,不难看出——纵是以后匈奴还会卷土重来,但是气焰也绝对不会像如今这样嚣张!

    在他手里,匈奴——以后再也不是什么祸患了!

    他刘彻对得起前面几位祖宗,也对得起这大汉江山!

    刘彻还没来得及想选哪个最近的日子祭祖,把这好消息先行传达给他的列位祖宗们,让他们在天好好也高兴一番。

    我老刘家,苦匈奴久矣!

    还没从兴奋的劲头出来,刘彻便听到天幕还在继续:

    【这个时期,是汉武帝执政之时的巅峰。】

    刘彻勉强收敛一下自己的情绪,眼光从殿内众人身上扫过。

    没有一个人敢抬头,仿佛无事发生。

    刘彻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

    ()    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

    这不挺好的吗。

    汉武帝稍放下心。除去匈奴的这些仗打起来,也就是没有那般刺激罢了。跟匈奴打,那可是为了洗刷我大汉耻辱,意义自然不一样。

    他还以为大汉要在他手里落寞了。

    吓了他一跳哈哈。

    刘彻侧耳细细听去,天幕居然还在夸他。

    刘彻:心里美滋滋

    【在历史上,汉武帝在位期间,创造了很多的‘第一’。诸如第一个使用年号;传统节日春节春节始于太初改历……

    在监察百官上,他首设刺史职位;

    盐铁官营,也是从汉武帝这里开始传承下来的。盐铁官营起源于春秋时期,但是却从武帝开始传承至今,这期间一直都没有断。

    选拔人才上,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

    ……】

    【汉武帝是个明君,没有人否认。】

    “……()”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这后辈说话的口气怎么怪怪的。

    刘彻有点慌。

    刘彻有点心乱。

    刘彻心头有种不详的预感。

    后辈到底要说什么,朕怎么不是明君?

    为什么会有人否认?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

    正当他头脑风暴间,天幕后面的后辈还在继续。

    他缓缓道,声音沉重:

    【但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

    汉武帝是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皇帝——】

    天幕声音低沉。

    罪、己、诏——

    如雷轰耳。

    这几个字传入耳中时,刘彻的脸色顿时煞白。

    他踉跄两步,几乎要支撑不住自己。

    “陛下——ㄨ()ㄨ『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旁边的东方朔大声地喊着过来,卫青也冲上前来,其余臣子也纷纷过来将他围住。

    这些嘈杂声音本应又吵又烦,刘彻却觉得它们始终跟自己隔一层。

    他沉在自己的思绪里。

    罪、己、诏。

    怎么会是罪己诏呢?

    他有些恍惚。

    他做得还不够吗?

    突然的一声哭嚎几乎是震碎了他的耳膜:

    “陛下——”

    “匈奴还没灭呢!”

    “您您您您——您就要……”这说话的人声音熟悉,腔调也熟悉。定是那东方朔老狐狸。

    可这家伙说话也不说全,间还有几声抽泣哽咽,哭得更是真情实感,活像他刘彻现在就要去见祖宗了一样。

    越是听着像真的,就越是听着窝火。

    更可恨的是,其余臣子也跟没有脑子一样,跟着大哭起来。

    东方朔边哭边问:“陛下,以后匈奴要怎么打?”

    刘彻不耐烦:怎么打怎么打,匈奴不就这么打吗!

    刘彻快

    ()    要给他们哭得没脾气。

    好你个东方朔!还哭得最大声。

    刘彻气极反笑。但是又因为现在的这神情恍惚的状态,他现在挤个笑都不行。

    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心里默默憋屈:他还没死呢!有什么好哭的!

    突然人中一疼,也不知道谁上前这一按,劲这么大。疼得刘彻是一个激灵,立即清醒了过来。

    他爬起身咬咬牙,正欲骂出声,可看底下臣子那一双双哭红的眼睛……忽然间是怎么也开不了口。

    在群臣关切的目光里,刘彻别扭了一下,随后定了定神,咳了两声:“朕没事。”

    说着想起刚才的闹剧,他黑了下脸,威胁:

    “不准哭了!”

    哭得他脑袋都疼。

    “刚才天幕说到哪儿了?”缓过神来后,刘彻坐下揉了揉太阳穴,“呈上来。”

    人多,就是这点好。

    在你注意力不在的时候,总还有人替你盯着。

    不会像上次那样,两个人紧盯着,生怕错过一丁点。

    ……

    “罪己诏?!”

    秦。

    众皆哗然。

    居然会有帝王下达这种诏书。

    会有帝王认为自己错了吗?而且就这样呈现给天下人看。

    简直是闻所未闻。

    心思浮动间,上方的帝王冷哼了一声:“朕倒要瞧瞧,这所谓的第一个罪己诏,到底什么样子?”

    ……

    “这一切还要回到最初的问题:你想长生不老吗?”

    对于这个问题,岁寒生自问自答,缓声间给出了一个汉武帝的答案:“而毫无疑问,汉武帝是想的。”

    “汉武帝本身就十分的相信祥瑞、吉兆、灾祸征兆……那些。就连更换年号的时候,在位期间的十一个年号里,有三个都是因为这祥瑞而更换的。”

    “有个叫李少君的方士,天性就喜欢方术,善于猜测,说中人的一些隐私。”

    “他曾对皇帝说:‘祭祀灶神就能招致神灵,招致神灵后朱砂就能化成黄金,黄金炼成后用这样的黄金铸造饮食器具,使用后就能益寿延年。延长寿命就能够见到东海蓬莱岛的仙人,见到蓬莱仙人后再举行封禅大典就能够长生不死了,黄帝就是这样做的。’”

    岁寒生嗤笑一声:“听起来真的是非常的荒谬。关键是汉武帝居然信了。他亲自祭祀灶神,并派方士去东海求访仙人,同时开始试着炼制黄金。”[10]

    他吐槽了一口:“我看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看野史。”

    说着叹了口气:“这种话也就骗骗古代有钱有闲的帝王了。估计这种话让我那刚上幼儿园的五岁表弟听到了,都会露出嫌弃的眼神。”

    ……

    天幕前:

    先前的·受害者一号·秦始皇:……

    他沉默不语。

    毕竟派遣徐福海外寻仙问道是他干的。哪怕回来后把那群骗子方士们狠狠惩治了一顿,可是他觉得朝中大臣们现在看他的眼神都很奇怪。

    带着沉痛和怜爱?

    饶是嬴政一时也不明白其中原因。

    但是他那些臣子或许其他方面各有各的不靠谱,可是在求仙问道上上那是绝对的抵制。

    ……

    现在的·受害者二号·汉武帝:……?

    什么鬼。这都什么啊!

    朕没做过啊!

    别冤枉朕!

    众臣投来那不可思议的目光更是仿佛在说:不会吧不会吧!陛下连五岁小儿都不如?

    他憋了憋,还没等这口气发泄出来,就又听天幕道:

    【后来李少君生病死去。汉武帝认为他是成仙而不是死去了,就让东莱郡属吏学习他的方术。访求蓬莱仙人也像始皇帝一样并没能成功,却引起沿海一带的燕、齐地区很多荒唐迂腐的方士效仿李少君,争相谈论神仙之事。】

    【啧啧,汉武帝开的好头啊。】

    天幕前的刘彻:……

    我不是我没有别赖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