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洪益和赖远弘碰撞出来的火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如果持续的发展下去的话,基本上就会把短信业务给废掉了。

    所以移动最终并没有重视飞信,慢慢的去成为鸡肋的存在。

    不过最终呢,飞信虽然没有给短信继续带来伤害,可是微信的发展壮大,仍然给了短信致命一击。

    终归还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啊。

    “师父,我们不去研究灯丝,蒸汽机研究所那帮人也是一样会去研究的。

    与其这样,倒不如我们也插进去。”

    练志坚思索了一下,再次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行吧,那就由你来负责这个项目吧,看看能不能搞出什么新东西出来。”

    饶永祥倒也拎得清,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

    自从李宽在登州带人出海捕鲸开始,捕鲸在大唐就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

    不管是鲸油肉还是鲸鱼皮,亦或是最受欢迎的鲸油,都是畅销各地的东西。

    虽然在煤油灯的冲击之下,鲸油蜡烛的销售受到了明显的冲击。

    不过大唐太大了,不管是煤油灯还是鲸油蜡烛,之前都远远没有完全占据整个市场。

    所以双方的发展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至少不管是煤油灯还是鲸油蜡烛,整体销量都是一直在增加之中的。

    所以长安城的勋贵,基本上都安排了家中人员参与到捕鲸之中。

    从登州到明州,从函馆港到蒲罗中,大唐的捕鲸队可谓是遍布各地。

    其中又以清河崔氏的捕鲸队的规模尤为巨大。

    所以当煤油灯出现的时候,崔庆就觉得有点难受。

    好在市场还有很大,崔家的鲸油蜡烛生意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又冒出一个电灯泡出来,崔庆就有点坐蜡了。

    “郎君,我感觉这电灯泡就是一阵风潮。

    现在各个报纸上面都在报道相关的新闻,所以让人感到电灯泡好像很快就要走进千家万户了。

    但是实际上没有那么快的。”

    崔祥坤的观点,跟练志坚显然有一点相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这个观点也不能说是错的。

    毕竟电灯泡刚刚被发明出来,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普及开来的。

    “这个道理我自然是知道的,但是这样无形之中就给大家传递了一种信号,认为鲸油蜡烛是没有前途的。

    这个才是最麻烦的饿。

    大唐参与到鲸鱼蜡烛这个行业的家族可是一点也不少。

    一旦他们觉得鲸油蜡烛的前途不妙了,可能就会降低价格,把手中的鲸油蜡烛都给清空出去。

    这么一来,市场上的鲸油蜡烛售价肯定会出现大幅下滑。

    鲸油蜡烛这个东西,各家出品的质量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无非就是谁更便宜,百姓就买谁家的。

    一旦有人降价,我们如果不跟随,立马就会出现产品滞销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要是展开了,那么就麻烦无穷了。”

    崔庆的商业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

    他倒是不担心带灯泡会抢占鲸油蜡烛市场。

    真要担心,应该去担心煤油灯的发展。

    但是市场虽然不会被抢占,信心却是很难说。

    很多时候,信心可是比市场还要重要的。

    “虽然我们家的鲸油蜡烛销售规模比较大,但是整个市面上售卖鲸油蜡烛的至少有十几家。

    要不我们干脆组一个局,把大家叫到一起商讨一下,看看如何面对这个局面?”

    崔祥坤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自家郎君的话。

    不过他也算是经验丰富,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自己在这里操心,其他人应该也在发愁。

    那何不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

    “嗯,也只能这样子了。

    希望千万不要有人那么快就乱了手脚。”

    崔庆叹了一口气,很是无奈的样子。

    ……

    “阿耶,好神奇哦,只要转动这个摇臂,这个电灯泡就会亮起来。”

    太子府中,小玉米满是好奇的趴在桌上看着眼前的一个小模型。

    为了让小玉米和小土豆他们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李宽安排人制作了这一套试验装置。

    这套试验装置也将会在大唐许多小学里面推广,算是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在电池感应方面推出来的一款产品了。

    虽然这款产品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不可能真的用来照明。

    但是用来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却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个原理你之前在藏书阁中看那些书籍不是都已经看过了吗?

    无非就是旋转的线圈穿过磁场之后产生了电流。

    然后这些电流通过电灯泡之后,灯丝就变亮了。”

    对于小玉米,李宽是一如既往的宠爱。

    曾经的小不点,如今也有十二岁了。

    放在大唐这个年代,已经不能用黄毛丫头来形容了。

    整个长安城中,有不少人都想着把李宽的这个掌上明珠娶回家呢。

    不过李宽显然不会让十二岁的小玉米这么快嫁人的。

    不等到十八岁,那是绝对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

    “书本归书本,实际上看到这个模型,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阿耶,难道藏书阁中那些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全部都是真的吗?”

    小玉米满脸好奇的看着李宽。

    太子府的藏书阁,有各种各样的书籍。

    许多东西甚至是只有这里才有。

    以前小玉米看到一些很特别的书籍的时候,觉得里面说的东西神乎其乎,心中是把它当成神话小说来看待的。

    当时想现在看自己阿耶的态度,似乎书籍中的那些东西真的都可以变为现实。

    “当然是真的,只不过大唐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所以没有办法把书中的东西制作出来。

    过个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书中的大部分东西都有可能变为现实的。”

    李宽很是宠溺的摸了摸小玉米的脑袋。

    自己这个女儿,要说聪明是绝对聪明。

    那智商绝对比李宽要高的。

    不过就是一直都没有把自己的聪明用对地方,隔三差五的就给李宽惹事。

    不过整个观狮山书院,对小玉米都是很佩服的。

    因为不管是格物学院的内容,还是化学院的内容,亦或是算学院的内容,小玉米都可以用精通来形容。

    至少在理论层面,整个观狮山书院里头能够把小玉米稳稳的压住的人,实在是不多。

    关键是你在格物方面胜过了小玉米,你能确保同一个人能同时在化学方面也战胜小玉米吗?

    不客气的说,小玉米在格物书院里头的威名,那是用别人的憋屈来堆积起来的。

    就是李谚和饶永祥碰到小玉米,也要暗自头疼。

    “这么说来,人真的能够跟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能够跟鱼儿一样在海底翱翔,还能日行千里,耳听万里之外的声音?”

    小玉米用有点怀疑的眼神看着李宽。

    很显然,刚刚说的那些东西,显然是有点超出她的理解范围的。

    哪怕是她看的书籍比一般人要多,也有点难以理解这些东西。

    “是的,现在作坊城很多人都在研究发动机,如果将来把发动机安装在一个有着翅膀的东西上面,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让它飞起来?

    至于水里面翱翔,也是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案,制作一个密闭的容器,在里面安装发动机或者其他东西来驱动螺旋桨,让它在海里面翱翔,是不是听起来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日行千里,其实你乘坐长安城到洛阳的火车的时候,就可以大胆的想象一下,如果火车的速度提高一倍,甚至提高两倍,那么日行千里是不是就变得有可能了?”

    李宽很有耐心的跟小玉米交流着。

    这算是他们之间特殊的教学方式了。

    李宽自己肯定不可能跟一般的老师那样天天给小玉米上课。

    但是在日常的对话之中,却是可以传递很多信息。

    这些信息,很多都是其他人所想象不到的。

    “那耳听万里呢?这个总不是什么安装发动机就能实现的吧?”

    小玉米一时没有从李宽的话里面找到什么漏洞,不过发现李宽没有提到耳听万里,立马就觉得这个可能是做不到的。

    “这个东西,在未来肯定也是可以实现的。

    电已经出现了,那么在特定的设备上面,设置了不同的按钮之后,出来的电流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设备上面输出来的电流传递到另外一个州府,然后通过独特的方式把这种电流的变化解析出来。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输入进去的信息就可以得到破解,这就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

    同样的,如果我们把人说话的声音想办法转化为特定的电流信号或者是其他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一些信号。

    那么只要有合适的破解装置,我们就能实现远距离的通话。

    耳听万里的梦想,要实现起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李宽没有办法跟小玉米说太专业的内容。

    因为他自己也不懂。

    但是什么东西在未来是可以实现的,这一点他肯定是最有发言权的。

    “阿耶,如果真的按照你说的那样子的话,那么时候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岂不是会出现非常不一样的变化?”

    小玉米有点期盼的看着李宽。

    “是的!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肯定也是会跟着变化的。

    其实你只要认真的观察一番,就知道长安城中的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几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就比如烧火做饭,以前都是烧柴火或者木炭,但是现在呢?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以燃烧蜂窝煤为主了。

    再比如穿衣服,以前百姓普遍都是穿麻布衣服,但是现在麻布衣服已经非常难见了。

    大多数时候,衣服都是使用棉布或者羊毛线来制作。

    并且以前家家户户基本上自己制作衣服的情况,现在也很少见了。

    更多的百姓都愿意花点钱财去铺子中购买成衣。

    还有大家的出行,不管是四轮马车的出现,还是自行车的逐渐推广,亦或是铁路的出现,都大大的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这些东西,都是一点一点的在发生。

    我们身在其中,可能感受没有那么明显。

    如果是从大唐以外的地方到来的人们,他们受到的冲击肯定是更大的。

    大唐以后肯定跟世家各地会有越来越多的交集,你们适当的关注一下海外的情况,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百姓的生活,也是有好处的。”

    李宽今天很有耐心的在那里跟小玉米说明着。

    就连旁边的程静雯和武媚娘都觉得这个场面比较难得。

    越是身在高位,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越少了。

    别看李宽比较懒散,朝会经常都不出席。

    但是他毕竟是大唐的监国太子,要说每天都不忙,那是不可能的。

    “夫君,现在长安城里头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了,新华书店一个月的销量比十几年前一年的销量都要多。

    甚至现在一个月的书籍销量,比二十多年前好几年的销量都要多。

    如果让小玉米结合你刚刚说的那些东西,以未来生活的幻想为主题写一本故事书的话,是不是也会很受欢迎呢?”

    武媚娘在旁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李宽的影响下,大唐的出版市场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在几十年前,各个印刷作坊除了初版四书五经之外,很少会有其他书籍的初版。

    哪怕是有,往往也都是跟四书五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书籍。

    但是在《三国演义》、《白蛇传》、《红楼梦》等新派小说的影响下,再加上造纸成本的不断下降,印刷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整个大唐,有不少人都开始考虑写小说或者其他的书籍来出版。

    虽然真正通过出版挣了大钱的人很少,但是这仍然阻挡不了大家出版书籍的热情。

    没办法,只要能够出书,不管是什么书,在这个年代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你是说让小玉米小一本科幻小说?”

    李宽很是惊讶的看着武媚娘。

    不过想了想,好像觉得也不是不可以哦。

    虽然小玉米才十二岁,但是她的见识绝对比大部分大唐人都要高。

    科幻小说最大的卖点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故事情节。

    至于各种文字优美不优美,反倒不是重点。

    这么一想,小玉米还真的有可能写出一本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出来呢。

    “科幻小说?郎君,这是科学幻想小说的简称吗?”

    很显然,科幻小说这个名字,在大唐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不过从字面上也比较能够推测出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的,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这种小说主要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和想象。

    跟《三国演义》这些传统的小说不同,科幻小说的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比如刚刚提到的会飞的机械,能够在水里面翱翔的机械,以及万里之间的通话等东西。

    在小说中,能让读者间接了解到科学原理,了解这些东西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里面夹杂着一丝对未来想象的感性,并不是真的描绘一个事实。

    换句话说,科幻小说中描写的场景,按照科学技术来推断,未来是有可能发生的。

    但是也只是有可能,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并且这也要看作者的水平。

    如果作者掌握的科学技术是错误的,那么基于这种错误的理论上面得出的东西,肯定是不能实现的。

    小玉米跟其他人相比,她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

    一方面,她自己本身就是才华横溢的姑娘,在加上我经常跟她说一些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她只要把这些东西融合到小说之中,随便选择一个什么主题,都可以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虽然让小玉米写东西的是武媚娘,但是显然李宽才才科幻小说更加了解。

    经李宽这么一说之后,就连小玉米自己都提起兴趣了。

    “阿耶,按照你这个说法,岂不是有很多小说都可以朝着这方面去发展?

    比如我只要描写一下一百年之后的人们在长安城从早到晚的经历,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如果再往里头添加一些其他的主线,一本小书就出来了。”

    在大部分人看来,写书还是一件门槛比较高的事情。

    但是按照刚刚李宽的说法,小玉米觉得自己随随便便都能写出好几本书出来。

    “是的,你说的没有错!

    科幻小说没有那么难,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它没有那么难。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推测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

    只有自己脑海中有一副科学发展之后的画面,才能有办法创造出好看的故事出来。”

    李宽自己前世的时候就很喜欢看《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这些比较早期的科幻小说,跟后面二十一世纪之后出来的东西,还是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的。

    就像是《鲁宾逊漂流记》,如果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才面世,估计感兴趣的人就不多了。

    但是提早三百年出来,读者们的反应就完全不同了。

    以大唐现在的技术环境,完全可以鼓励一些人写出类似《海底两万里》和《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小说啊。

    科幻、探险、侦探等小说,是现在的大唐比较缺少的,但是却是值得鼓励的。

    “郎君,你既然都已经有了一些方向,要不小玉米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你干脆给她说一说框架,让她能够更快的进入到状态?”

    武媚娘在旁边给了一个助攻。

    “就是啊,阿耶,我应该具体怎么写,第一次写这书,我也还不是特别懂。

    等有了第一次之后,以后就不需要你那么麻烦了。”

    小玉米整个人也燃起了斗志,觉得写书这个事情,完全可行啊。

    想一想到时候整个长安城,一大堆人都在看自己写的书,那个场面肯定很激动人心。

    “我刚才不是说了好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产品吗?

    要不你就干脆以能够在水里面翱翔的机械为主线,描写主人公驾驶着这种机械在水中翱翔。

    然后沿途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当然了,为了让小说的情节比较丰富,途中肯定要经历一些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啦。

    这样的书,因为出场的人物不需要很多,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比较容易把握住的。”

    对于自己的女儿,李宽自然是不予余力的帮忙。

    至于后世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会不会从棺材里面跳出来,那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好!阿耶,我等会就开始构思具体的情节,然后我再去一趟登州,跟当地的水手好好的请教一下海洋上的事情,争取在今年内就把这本书给写出来。”

    小玉米一拍大腿,做出了决定。

    “啊?你要去登州吗?”

    李宽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小棉袄现在找到借口离开长安城了。

    这让他很是舍不得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