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各不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夫子和红衣老僧站在门内左手边,含笑看着几位少年鱼贯而入,几人站定,老夫子让几人拜拜正中的那副夫子画像,五人一同作揖行礼,画下桌上观书灯,蓦然大亮,老僧老夫子两人不动声色,袖中手掌轻轻下压,勉强将亮光压在这书院范围之内。

    几位少年起身,老夫子指着楼梯口,沉声笑道:“一二楼没什么好书,你们直接去三楼,记得依次而入,若是找累了还未找到书,就原路返回,下次再去,不打紧的。”

    “里面很大吗?用得着这么麻烦?”唐英一脸的不耐烦,自己本来是觉得连着休息行几日太累出来找苏长莫解闷的,这稀里糊涂的来看书不说,怎么还这么麻烦。

    老夫子点头笑道:“很大,也很好玩,重点是对你们以后的修行都有好处。”

    “哈哈,好事好事,夫子你怎么不早说。”唐英嬉皮笑脸的盯着夫子,招手说道:“走走走,咱们赶紧进去,多拿点出来。”

    老僧看着叽叽喳喳的唐英,忍俊不禁道:“你倒是比我这徒儿还要闹腾。”

    小沙弥瞪着老僧,气势汹汹,“我跟他可不一样,我是只辩佛法,不讲废话。”

    唐英转身冲着小沙弥还想着继续嚷嚷,苏长莫扯着少年便向楼上走去,“走了走了,看书要紧,看书要紧。”

    苏长莫虽然不明白那座书山到底是什么地方,但是心里很确定,那里绝不是凡间之地,应该是用了仙人手段才造就的“好地方”,要知道那里的书可是会跟着人到处跑的。

    二楼内除过苏长莫其余几人皆是惊呼不已,满屋子的金色文字,如鱼戏水,晃晃悠悠,这是谁也没见过的奇异景象,密密麻麻的文字绕着几位少年,似风萦怀,衣袖飘飘,苏长莫站在楼梯口,望着眼前嬉戏打闹的少年眉眼含笑,苏长莫身前自始至终,空无一物。

    徐京墨无意转身间瞥了眼苏长莫,神色微动,稍待片刻便如梦初醒般故意提高声音道:“夫子说了让我们直接去三楼,呆在这里作甚,赶紧走。”

    红衣老僧和夫子始终站在一楼不曾挪步,两人盯着那盏越来越亮的观书灯,袈裟儒衫皆如立于狂风中。

    “那少年按理说和那文脉并不亲近啊,怎么能进那藏书楼的。”

    老夫子脸色尴尬,笑道:“朋友相求,就当帮个小忙,世间多个读书人总不是坏事。”老僧转头若有所思的一笑,也不深究。

    少年依次而入,景象各有不同,人在大梦中,而己不自知。

    徐京墨已是而立之年的赤方国皇帝,桌案上放这昨日刚呈上来的三份奏章。

    十多年的盟国暮国突然举兵来袭,大军已至边境,而宿敌燕国竟辗转传来结盟口信。若放在平日里,不用思量,同燕抗暮,暮国自古富庶,兵强马壮,自己一国之力,不过螳臂当车,只是让徐京墨目眦欲裂,久难决断的是自己两个儿子,都死在了当年的燕国的大战中,暴尸三日,高悬燕国皇城内,三十万子民,多年征战中,命丧燕国铁骑之下,而自己的打算,原本是休养生息几年,踏碎燕国山河,如此血恨,怎能说放就放?

    另一件事则是,柳州饥荒,瘟疫横行,举国明医皆无能为力,打大量流民逃出柳州冲着最近的皇城而来,奔着天子脚下,以求庇护,只是柳州郡守已经封城,奏章上言简意赅,“求君屠一城,安天下黎民。”柳州城内,有民十八万。

    最后一件,则是朝堂见怪不怪的相斗,只是这一次,双方都是证据确凿,对方不死,则事不休,左相查明右相十二年间,贪腐做空达黄金百万两,草菅人命78条,右相弹劾左相徇私王法,让门人弟子十三人担任朝堂要职,意图谋反,徐京墨心里清楚,两人说的都是实情,只是左相是看着朝堂日益腐败,为留些清廉种子,才安排学生弟子守了些要职,不得已而为之,但依律却是当斩,至于右相确实罪恶深重,万死莫辞,但是此人运筹帷幄,在诸多治国大事之上,建树颇多,朝堂缺不得。

    徐京墨一夜未眠,今日依旧迟迟无法动笔批示,血红朱砂,格外刺目。

    ————————————————

    北玄圣宫内,唐英有一座独立宅子,是刚进宗门时师尊赏下来的,整个宗门独一份,只是如今少年坐在这宅子里却是如坐针毡。

    前些年唐英还是人人口中的“洪福齐天”,能遇到最好的师尊,和师兄弟们游历,总能找到最稀缺的炼器材料,遇到心肠最好人,喝到最便宜的就是,躲过最大的凶险。

    只是这两年来,少年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倒霉事一涌而上,出门不是遇到拦路打劫就是莫名袭杀,炼器更是原地踏步,不仅找不到材料,还出现了许多从未出现的错误和意外,浪费了诸多珍贵材料,那把答应苏长莫的仙剑,至今未成。

    少年再也不是那个天地万物都能随手送人的“福星”。

    ———————

    穆浩儒终于成了一代大儒,也成了天下最强之一。

    只是数万年后,天地灵气枯竭,四海七洲进入末法时代,天地自身产生了极大的怨气,诞生灵智,要屠尽天下玄修,举天之力,谁人能敌,顷刻间天下闲人寥寥无几,读了一辈子书,装了一肚子学问,可是又能如何,谁人又能胜得过?

    即使觉得天道行事因怨生怒却有偏颇,可是穆浩儒心中却没有一丝向天一言的胆气

    穆浩儒回到了小镇,站在书院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