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侠的身份问题(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自己的队伍,他们每路过一个县,就会对当地的富户进行没有理由的殴打。他们很少与他们讲道理,“农民军”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只要是家里有银子有粮食不愿意拿出来分的,那都是不得好死的。

    西北的情况越来越糟,这是崇祯没有想到的事情。而朝臣们此刻却还在为了一两个席位开始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完全没有注意到崇祯的脸色变化。

    朝廷需要银子,此任何时候都需要。西北的乱,有了连锁反应,而掌握在勋贵们手里的精良部队他们是绝不会轻易出战的。自己花银子练出的军,怎么能用在剿匪上面?

    曹文诏和左良玉是少有的几个主动对农民匪军队伍进行狙击的大将,且颇有战绩,然而农民匪军四处流窜,很难完全剿灭。

    一心不能二用,对于徽州的蓄奴极为关心的崇祯,始终不能忘却发生在徽州的蓄奴事件。

    崇祯决定亲临现场,调查蓄奴滔天大案,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徽州百姓的生活,更关系到大明王朝的统治。

    情报系统的破坏和驿站制度的破坏,使得许多本该及时送达京师的情报和紧急军情被无限期的搁置。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让六部、九卿、诸司衙门的公务陷入混乱之中。

    崇祯二年,冬。

    京城下了好几场大雪,气温更是降低到几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在天子脚下,有“北漂”被活活饿死,更有小商贩被冻僵在路旁。无家可归者铤而走险,做起了盗贼。

    京城巡捕不得不加强京师的巡逻工作,一些被临时聘用的临时巡捕拿着每月二两不到的银子,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第一线。

    有钱人开始大量采购木炭,以备不时之需。皇宫对木炭的需求量也增加到了二百多年来的最高点。虽然如此,等级制度森严的紫禁城对于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皇室成员木炭供给量也是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比普通人家要好很多。

    一位打更的公务员勤恳的工作了几十年,几十年的岁月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溜走。他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如同黄土高原上纵横交错的沟壑,然而,今天有所不同,在他的身边很着一个有些稚嫩的男孩儿。这个男孩是打更老汉的小孙子,在未来几年内,男孩儿会接过老汉手中的工作,继续为这个古老的王朝奉献自己的力量。

    “寅时已过…卯时未到!”

    “风雪很急,天气很冷…老汉我为您打更,老爷您好好休息…”

    男孩儿学着老汉的模样,试着说了一句“寅时已过…卯时未到!”

    “风雪很急…”

    寒风刺骨,男孩儿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出去是那么的单薄,就如同他那单薄的身躯一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此时的崇祯,早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一夜一夜的失眠,使得他有了黑眼圈。为崇祯皇帝变着法的弹了一夜曲子的田贵妃也困乏了,从田贵妃的承乾宫出来以后,崇祯的身体就再也没有暖和过。

    田贵妃的演奏时而如绵绵细雨,时而又如跳跃雨珠,时而又如闷雷滚滚…那精湛的技艺占据崇祯脑海久久不能散去。

    俯首案头,回顾这一年多的种种,竟然有一种并不真切之感。

    想想诸多朝臣种种行径,竟有一股火气涌起。那文臣个个满脸红光,所言所奏,都是关乎个人利益得失。

    崇祯不觉感慨,道“文臣人人得而诛之,实在可恨!”于是更加坚定了徽州之行计划。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