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火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法,徒为虚器。故虽敌畏火,而火具又不足以下敌,惟有支吾不见敌面而已。且柄短赘重,将欲兼持战器,则不能两负,将只持此器,则近身无可恃者。”

    “以上之外,有火砖,一窝锋,地雷,千里炮,神枪等,百十名色,皆不切于守战,故不备,今皆一切禁之。以节靡费,惟有子母炮,尚属可用,未当终弃,亦一奇品也。”

    徐光启《兵机要诀》“方今制敌利器,火器第一。器有小有大,小者如三眼、快枪、夹靶之类,膛短无力,又难取准,俱不许习学。惟鸟铳最利,上自将领,下至火兵,人人俱要打放精熟。”

    到了明末,乱七八糟的火器已经很多了,但大多不实用,真正实用的,只有鸟铳(火绳枪)。

    1542年,葡萄牙的三个逃兵来到了日本,后来他们开辟了日本市场。

    因为有了贸易往来,所以火绳枪很自然就传入到了日本。日本人掌握了火绳枪之后,还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的威力比葡萄牙的火绳枪还要厉害。

    在日本在拥有了火绳枪之后,火绳枪成为了日本骚扰我们国家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大明在抗倭的时候,就曾攻下了倭寇的根据地,并在这里掌握了鸟统的制造方法和火药的配制,而且,这种技术还在东南亚被积极推广,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抗西方。

    葡萄牙人将火绳枪带到了东方,而且,还成为了征服他们的武器。

    对于东南亚的冷兵器来说,火绳枪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武器了,所

    以他们对于这种武器是非常的恐惧的。

    但是,在经历过刚开始的恐惧之后,他们就大胆的接受了这种新式武器,并且主动购买,很快便掌握了这种武器的使用,尤其是缅甸和越南最为突出。缅甸在葡萄牙引入火绳枪之后,在战争中一共使用了8万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每个士兵都要积极学习使用的技巧,所以缅甸的士兵都是神枪手。

    鸟铳虽好,但是,三眼铳却更加受到欢迎。

    三眼铳顾名思义是由三个铳管组成,上下成品字状,因此也被称为“品字铳”。三眼铳属于火门枪范畴,本质上是三把快枪的组合。铳管制造工艺与快抢相同,造好后把三个铳管攒为一处,用三道铁箍把铳管固定连接,只在铳口处加箍一道也可以,最后在铳身后面再造一个库箍,用来装一根木棍做枪柄,在木柄后边安一枪头或铁箍,便于近身搏杀。

    其实为什么不用鸟铳有这几点,一就是明末财政难以负担大量制造鸟铳。二鸟铳对使用者要求高,缺少肉盾的铳手面对后金骑兵很无力。三造成制造的鸟铳成品质量差。

    跟火炮相比,鸟铳更适合单兵作战。

    跟过去使用的火铳相比,火铳枪管较长,口径较小,这有利于增加射程。同时,增加准星和照门,可以提高命中率。在发射时,一手托住枪身,一手握住枪柄,可以保证射击的稳定。

    鸟铳在距离和威力上,虽然没有办法跟后来的手枪相比,但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先进的武器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