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的事情。

    可是冯从吾和张余却有一些迟疑,因为他们两人的心里面都很清楚,他们这么干可不是为了要官位来的,更不是为了通政司的一个右通政的职位。

    这个官位可没那么值钱,虽然比起尚宝卿强很多,甚至都没有什么可比性。可这些年因为内阁的不断壮大,通政司都快名存实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职位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没有更多要求的话,那自然是最好的职位,毕竟能够很痛快地接触到陛下。

    可是他们谋求的可是皇家书院的祭酒,这里面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皇家书院的祭酒品级不一定有多高,但是掌握的实质性权力却非常非常的大。而且像现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谁能够握住皇家书院,谁就能够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他们谋算了这么长时间,算来算去的不还是为了皇家书院?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余和冯从吾心里边都有些迟疑。

    不过这种迟疑并没有持续太久,冯从吾两人心中便默认了这件事情。因为这是陛下的话,没有办法改变。

    于是冯从吾向前了一步,直接跪倒在地上叩头道“臣冯从吾,谢陛下。”

    冯从吾两人的心里面喜忧掺半。

    事实上,一直以来他们两个都想把关系再拉近一步,可一直都没有行动。这一次算是达成所愿,而且还是在陛下的见证之下,这就很重要了。

    不过冯从吾也没那么开心,原因也很简单,今天他认识了张余的另外一面,就让他在心里面很忐忑。

    自己和张余绑定的这么紧,一旦他出了什么问题的话,自己恐怕就要糟糕了。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肯定会受到牵连,说不定吃不了兜着走。

    可陛下就是让自己二人绑在一起,咱就不能不听,冯从吾的心里可以说忧虑多于喜悦。

    朱由校笑着说道“行了,起来吧。以后好好做事就是了。”

    今天朱由校不准备和他们聊太多,只要确定下一个主题点就可以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讨论,毕竟自己已经让冯从吾三天进宫一次,并且还让张余陪着。

    至于为什么让他们两个一起进宫,原因也十分的简单。朱由校就是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思想里面去,这也是他看重冯从吾和张余的原因。

    无论是徐光启还是黄克缵,他们都不具备这个点。

    徐光启是心学,有的地方比较合用,但是有的地方还是不行。

    至于黄克缵,虽然他现在在鼓吹荀子,可是更多的却是政治上的投机取巧,也不合自己的心意,摆弄起来也很不方便。

    但是对于冯从吾和张余,朱由校就没有这个顾虑,他们的思想可以任由自己去图去画。

    这一直是朱由校想做的事情。

    现在他们来了,自然就让他们去做了。

    “今天也不早了,你们退下吧。”朱由校看着两个人笑着说道。

    “臣告退。”

    “学生告退。”冯从吾两人连忙说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

    等到冯从吾两人走了之后,朱由校站起了身子,轻轻的活动了一下身子骨,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天的他心情还真的是不错,于是转身去找张皇后了。

    陛下接见了冯从吾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的官场。

    冯从吾从尚宝卿直接升为通政司的右通政,自然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事情。

    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帽子,所有人都在盯着,任意一顶都是你争我夺。

    右通政虽然官职不是很高,加上通政司的地位也不是很高,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这个位置代表着你踏入了中央的权力中枢,这就意义就不一样了。

    以后外放出去的话,对应的也是一个非常高的职位。

    最为关键的一点,陛下让冯从吾入宫讲学,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明白了。

    虽然陛下一直以来也有让人进宫讲学,可是怎么会挑上冯从吾呢?

    于是更多的消息就被挖了出来,传遍了京师。

    跟着冯从吾一起入宫的是张余,同时张余在陛下的见证下拜了冯从吾为师。这就让很多人嗅出一些味道来了。

    最近这一段时间,这个张余在京城官场上的名声可不小。

    一个区区举人,前一段时间刚拜了内阁首辅韩爌为师,现在又拜了冯从吾为师,你要说这里面没有勾连,谁都不相信。

    于是大致的脉络也就出来了,整件事情就是内阁首辅韩爌在搞鬼。

    一时之间,不少人都心中发冷。朝堂上的那几位内阁大学士,基本上又开始各自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接下来就是一番大乱斗。

    随着冯从吾的主张传出来,这一点就更被所有人确定了。

    徐光启家里面。

    徐光启、沈庭筠和李之藻都在,三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份无奈。

    事情对他们变得有一些不利,因为所有人都开始对他们发动了进攻。

    李之藻和沈庭筠互相看了一眼。

    沈庭筠沉着脸说道“以后朝堂上怕是更艰难了。”

    一边的徐光启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今陛下虽然心怀大志,可是朝堂上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我们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李之藻点了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在黄克缵的家里面。

    黄克缵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了一眼旁边的儿子,面色凝重的说道“这朝堂之上又要不太平了。”

    “父亲,那您接下来是要?”黄永吉有一些担心的看着黄克缵,带着几分迟疑的说道。

    “一动不如一静,为父前一段时间已经足够张扬了,接下来只要韬光养晦就好,正好着手把刑部整顺一下。这世界上的事情,说容易,但做起来难。”

    “很多时候还是要把事情做下去的,光说没有用,日久见人心。”黄克缵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似乎一点也不着急的说道。

    事实上黄克缵还真就没有怎么着急,无论其他人怎么主张荀子,有什么样的想法,对他的影响都不会那么大。

    因为黄克缵是第一个喊出贬孟子抬荀子口号的人;另外在地位上,他是刑部尚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撼动黄克缵的地位,基本上不可能的。

    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府里面。

    吏部尚书周嘉谟看着孙承宗,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缓缓的说道“你也不用着急,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必要掺合。”

    孙承宗抬起眼看了一眼周嘉谟,有些迟疑的说道“可朝堂上刚安静这么长时间,现在就要纷乱起来。原本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何苦再闹腾呢?”

    “为什么闹腾你还不知道吗?”周嘉谟笑了笑,面色平静的反问道。

    孙承宗蹙着眉毛,看着茶盏里上上下下沉浮的茶叶,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臣子们都在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陛下想让他们争。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陛下想让臣子们做的事情,臣子们拼破脑袋自然也要去做。

    想到自己那位年轻的学生,孙承宗也有一些无奈,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当初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呢?现在发现了,也晚了,自己也不能够再说什么了。

    “你也不用太担心。”周嘉谟看着孙承宗,语气淡淡的说道“他们这些人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孙承宗看了一眼周嘉谟,他也知道周嘉谟这句话的意思。

    从陛下登基以来所做的事情来看,这位年轻的皇帝可不是心里没数的人。既然敢让他们闹腾,那么自然就是有他的想法,不可能让事情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况且在朝堂之上,从来都是表面安稳,私底下暗流汹涌,什么时候改变过?”周嘉谟带着几分嘲讽的说道。

    “只不过这一次把事情闹到明面上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说着周嘉谟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我们现在一动不如一静,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了。”

    “其他的不用管,让他们去打去闹吧。朝堂之上,需要人稳定朝局,他们闹腾起来,我们反而就安稳了。”

    闻言,孙承宗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赞同的。

    一直以来陛下都会在事情上留下后手,以前留的是韩爌;现在韩爌下场了,那么自己自然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一旦他们闹腾得过分了,陛下需要出手收拾烂摊子的时候,那么就是自己和周嘉谟执政的时候。

    所以现在对自己来说,一动不如一静。

    内阁首辅韩爌的家里面。

    看着站在面前的学生张余,韩爌放下手中的书卷,神色有一些复杂。

    他料想到了张余会在陛下面前有所表现,但是没想到事情居然来得这么快。

    原本张余只是一个附庸,但是现在却恰恰让他弄成了以他为主的架势。

    无论是自己还是冯从吾,居然都有一种围着张余绕的感觉。这让韩爌觉得有一些荒谬。

    不过事到如今,自己也只能够继续走下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张余当然知道韩爌的心情,于是他神态恭敬的说道“老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