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夜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定为蔡京复相一事有关。”马姑娘细细为李寇讲解朝中诸卿相说。

    李寇稍稍有些了解了朝廷格局。

    “如此看来赵佶那厮也是有手段的人啊。”李寇倒是知道赵佶在历史中有青楼天子的美誉。

    他便追问往后关西格局。

    马姑娘想一下才对他说道“此事尚未可知也!”

    她缓了缓又进一步解释说“折氏要在渭州坐镇,蔡京要得西军诸将支持,此番定然能暂且拉起手。何况折氏、种氏、刘家要在西军之中再分出势力范围,必然要求得朝中的强支撑,张康国给不了这个,蔡京可以在有限的支持中容忍西军再划分出各家地盘,那样也有利于他拜相后控制局面——此人于敛财一道颇有些能耐,因此西军将门必然答允此番合作,方式,必在琉璃盏中。”

    李寇笑着说“那么我倒可以坐地起价?”

    “不!”马姑娘劝道,“大郎立寨我并不反对,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大丈夫便是当将门也该有个贴心的家,然我为大郎计,当先去读书!”

    哦?

    李寇讶然看着马姑娘。

    她笑道“大郎于渭州多有名声,今日有富贾家妇人来访,也有军中将校家小来见,他们说,随主当随李大郎——”

    “此必为计谋!”李寇当即意识到这件事背后有能人。

    他闻到马姑娘和离案中民意激昂的相同味道。

    “到底是大郎,我也是作此想。”马姑娘嫣然一笑,灯下彷佛万花盛开。

    李寇竟能作视若无睹。

    他点头道“你说得对,此时我当立寨有自家的根据地,然一心发展必为人觊觎,确该读书!”

    读书在这个时代不仅只是一个出身,而且还有许多隐形好处。

    马姑娘就说,倘若读书,一能让折家种家稍稍安心,至少他们见到李寇读书甚好,会想法把他这个有些威慑的人送出渭州叫别人对付。

    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能取得许多武将不如的隐形福利。

    “文人读书可养民千万,而世人都说其厚泽乡里,倘若大郎一心要当个武人那只怕要为人阴告谋反,一着不慎那些将门也贪图大郎的财富,只怕也要跟着摇旗呐喊,那些高门大院里的人家,哪一个能信得过靠得住?!”马姑娘冷笑不已。

    李寇便求教“如今折氏窥测,蔡京有求,我该如何应对?”

    “大郎一心做立寨之事便好,京师来人所求不过宝物,大郎还有那些,然此时不可拿出,须教那些将门为难,看他们能商议出给蔡京送何厚礼的。待他们为难至极的时候,不得已求上门来,大郎便咬着牙佯作不舍给他们一个,那又是天大的人情,既免了将门的逼迫,又教蔡京的人省了为难将门的龃龉,到时,大郎便不要他们额外的感谢,立寨时朝中军中也无人阻拦,至于读书——”马姑娘微微一阵沉吟,她一咬牙道,“我为大郎寻个好老师,那是硕儒的再传弟子,既有名,也有才能,他们家欠着我的人情,我去请他为大郎师!”

    李寇看她一眼才婉拒。

    “我欲学知识,必要从无知识里学知识,他既有能力,我亲去求他便是,你素来强硬,何必为人所耻笑。何况我若求之而不得,咱们再想个法儿逼着他就范,先进了他家的门再叫他不失望于收了个无能弟子,但凡有路,我怎么会叫你去求人。”李寇说道。

    马姑娘横他一眼,这厮诚然是个来气她的人呢。

    只是,那人清高得很恐怕很难为大郎的诚心感动呢。

    “汴河大水,时帝受命决堤,不受,朝野强令,乃请疏导,得期一日。彼时有旧交驻军于边梁,(帝)思求之,不得,其人也,有师长,与帝亲厚,(我)与圣娘子对,言可挟(师长)而强要之助。圣娘子曰‘郎何人也?安肯如此。当年渭州,吾欲为之图师,不允,且看他高招。’是帝也,凡有余地,彼必不肯将直就曲也。”

    ——李清照《易安手记·国朝卷·上集·三千九百九十九卷》

    zhuosong0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