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977年高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间还长,他便回去检查,至于参考题理都没理。

    终于,挨过漫长的时间后,老师收卷,考试散场,满场的考生开始攀谈,问别人怎么答的,说自己怎么答的,还有对答案,等等,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人,表现和后世的中学生一般无二。

    林晓光考场中年纪最小,看起来很腼腆内向,也不说话,更没人打搅他。

    在考场吃过午饭,中场休息一会儿,下午两点,便开始下一堂考试,政治,考完后,第二天才开始语文,下午理科考理化文科考史地,然后才是英语。

    两天时间,安排的很紧。

    政治是重中之重,有赖这个时代,没人不重视政治,林晓光也一样,顺利通过,虽然不能拿高分,但保证不拖后腿。

    第三堂考试开始,拿到试卷,林晓光第一时间粗略看一遍试题。

    这一堂是语文,满分100分,三道题,第一道题是作文,占70分,题目是难忘的一天,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两个题目任选一个,第二道题是语法知识,15分,第三道题古文翻译,还是15分。

    作文题目和原来一样,林晓光松一口气。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先把语法知识答完,再把节选自《愚公移山》的一段文言文翻译完,然后他才审视作文两个选题。

    难忘的一天,这个题目很难得高分,所以直接选后者,给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很多高考作文,都与时事政治密切联系,就眼前来看,科学与民主,实事求是,这些都可以充当主旨思想。

    但有一点需要谨记,不然一切归零。

    作文是作文,政治是政治,高考卷上不能讲政治。

    而且,作文是信件,收信人是全国科学大会,写信人是一个高考考生,这些需要牢记在心,不然可能会脱题。

    林晓光思考许久,解题之后,才开始动笔,就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三个层面,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来谈科学,既然是科学,就要讲究客观事实规律,同时也可以大胆抒情。

    动笔之后,有参考的模板,也就变得很简单。

    语文搞定,下午一点,开始理化。

    物理六道题,化学四道题,加起来也是一百分,同样都有不计分的参考题。

    数学、政治、语文、理化和加试的英语,一共五个科目,别的不担心,林晓光最担心的就是理化。

    好在,看到题目,他直接放心。

    不说他知道部分原题,单纯就题目而言,比后世的高考不知道简单多少倍,只要高考能考上三本,这套题随随便便都能拿个及格。

    至于此时的林晓光,物理他还算精通,化学就比较差一点,不过答题也没多少难度。

    答完理化,最后是英语。

    一般人考政治、数学、语文和理化或者史地四科就行,填报志愿时有报考外语专业,就需要加试外语。

    林晓光报了外语专业,所以要考英语。

    这套英语试题简单之极,不拿一个九十五分以上,他都没脸见几十年的同事,好歹三十多年高中英语老师呢。

    到此,林晓光为期两天的高考之旅,完美落幕。

    “接下来,就耐心等待放榜吧!”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