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对自己下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不能光玩不干活。

    首先,重开内书房。

    内书房是教太监识字的地方,在天启时基本关闭。

    扩大曹化淳搞的账房学校,所有十至十八岁的识字太监都可以报名,由50个学员扩大至500个学员。

    账房永远不会无用,即使宫里用不了,放在外面商号工厂也不错。

    再就是重新设识字班,不限年龄,愿意学的都可以报名,首批也是500人。

    然后开始对宫内开支动刀,削减一点是一点。

    第一刀,十月中旬,经过半个月的印刷预备,宫中十二库全部采用四联票据。

    程序上,无论哪个衙门需要领东西都要出具领单,库里见文书后开票据。

    票据库里留一联,库账房一联,领取衙门一联,余下一联交皇后处。

    票据与后世格式差不多,日期事项物品钱数,只是大了几倍,因为毛笔字大。

    没有复印纸,只能采用一张大纸以虚线分成四部分骑缝用印的办法,使用时再裁开。

    票据领单由皇后安排发放。

    皇后除了定期查账之外,也会不定期的抽查。

    这样一来,太监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借着个由头就多领冒占了。

    只是,每到查账时坤宁宫却是变的喧闹不已。

    周皇后烦不胜烦,遂求朱由检将养心殿作为办公地点,她与袁妃每日去坐堂,倒是与上班一般。

    刚实行没几天,宫里就怨声载道,开革了十几个发配守陵后,这才乖乖的不再跳腾。

    光禄寺同时实行,只不过多的一联交户部。

    第二刀砍向宫内各司局,清点各处作坊。

    宫里作坊太多,工匠定额一万两千余人,实际清点,裁撤空额3000余人,裁撤老弱2000多人,无家可归者发去守陵。

    经过裁撤,实有工匠7000人。

    第三刀砍太监宫女,所有老弱残疾发去守陵,在那里养老。

    对外臣,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首先要求户部每五日汇总账目送进宫里以备查验。

    郭允厚差点与朱由检急眼,因为在技术上这工作量实在太大。

    在郭允厚力争下,改为十日一汇总。

    其实朱由检也不太常看,宫由自然有一个账房小组替他看。

    其次,魏忠贤授意郭允厚上疏表示国事艰难,为了更好的统筹资源,建议合并各部财源。

    具体说,现在各部都有自己的金库,也有自己的财源。

    户部不用说,税赋嘛。

    工部,竹木抽分,对运输买卖木材的十抽一。

    兵部,马政折银。

    以前大明为了储备战马,在山东直隶等地实行马政,就是给农民化牧场,然后给马让农民养,每年农民上交定额马匹。

    但是这个政策到中期就完全走样了,其中弊端太多,不得已改为折银。

    你爱养不养,给银子就行!

    别的部也都有多少不等的财源。

    方案是将各部财源全部划归户部,以后各部用钱都要向户部申请,或以年或以季度为单位做预算,然后户部划拨。

    这个就是纯粹试试风向了,现阶段根本实行不了。

    也是恶趣味,劳资现在动不了你们的奶酪,可劳资可以让你们为了奶酪咬起来,顺带着出一口恶气。

    咬的狠了,或许有意外之喜。

    无论如何不能让你们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个不同于党争,没有政见分歧,只是集团内利益纠纷,相对来说好控制。

    说起来,大明的财政也是奇葩,宋朝已经有了三司使总责财政,地位崇高,可终明一代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单位和国库省库系统。

    方案一放出来,各部一片哗然,大家不敢骂皇帝与出面的魏公公,兵部工部等大佬立即上疏指责郭允厚目无祖制,变乱朝纲,请逮治乱政小人。

    郭允厚大怒,当即上疏历数各朝财政制度,痛斥现今财计弊端,矛头直指各部。

    内阁四大佬则仿佛不存在一般,对此不置一言。

    朝堂上吵吵不已,好玩的是,支持的郭允厚明知道自己是背锅侠,反对者也知道郭允厚是背锅侠,可双方依然是吵的不亦乐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