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魏公公回来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经此一事,他收敛很多,以前众人见到他都要跪下行礼的。

    “陛下交代了,让咱们出个旨意,咱家又不识字,还是掌印公您来写吧,赶紧写完好送文书房出旨。”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心知肚明这是厂公在立威呢!

    这活通常都由下面的佥书文书等小太监干,顶多由秉笔负责,哪有掌印太监执笔的说法?

    王体乾面不改色毫无异议,提笔按照魏忠贤口述一挥而就,然后用印。

    随后魏忠贤指派徐应元拿去文书房,文书房自然会抄写一份,存档后再送去文渊阁。

    徐应元二话不说就拿起出门了。

    如果文渊阁诸阁老没有异议,就会用印后发回,然后去尚宝监取皇帝印后再发到对应的六科,六科无异议就可以抄发相关人员衙门了。

    如果有内阁异议,就写一张小票说明附于其上,这就是票拟,如果六科有异议,就会封好旨意送还,谓之封还。

    当然,皇帝也可以不经内阁与六科直接发出旨意,这叫中旨,不过别人买不买账皇帝就没辙了。

    随着这道旨意的发出,魏忠贤复出的消息也传遍内外。

    阉党人心大定,在野的东林党则如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来,五内俱凉,只是形势比人强,再不甘心也得忍着。

    ---------

    朱由检不知道这些,知道也不在意。现在他已经明白自己不是搞阴谋诡计的材料,专心抓军队才是王道。

    将想法说完,朱由检道:“田都督,锦衣卫向来是天子耳目,现在朕要看得远一些。

    各省府长设情报点,举凡国计民生之事都要回报。

    前些日子派去陕西的人,回来没有?”

    “陛下,没有这么快,陕西离此数千里,即使四百里加急也要半个月。”

    “派去鞑子那里的呢?”

    “消息传回来时,正准备去板升城设商号,作长久打算,暂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进展。”

    “不错,鞑子各部尽量都派些人,东虏那里也要派人,伪装成商人就不错。

    山西商人调查了没有?”

    “陛下,山西商人与鞑子互市是朝廷允许的,臣查过了,并无与东虏交通之事。”

    意料之中。

    这时候大明与蒙古是有贸易协议的,在边关有交易的市场,在这里与蒙古人做生意是合理合法的。

    几年后,辫子打垮林丹汗,开始冒充蒙古人来这里做生意,这时候再与他们做生意才是内奸。

    “朕知道了。

    这些事抓紧做,总之,有事发生时,朕要第一时间就知道,做的好了就是你的大功。”

    “臣明白,臣告退。”

    真特么的繁琐,怪不得那么多皇帝都缩在宫里玩乐呢。

    推广井灌的事,本来打算让孙传庭去做的,看来指望不上了,王在晋也迟迟未到。

    留着魏忠贤,副作用有点大啊!

    ---------

    “陛下,您要的炉子,今儿上午就建好了。”王之俊进来禀告。

    “哦,左右无事,去看看。”

    所谓炉子,就是壁炉。

    现在皇宫里冬季取暖都是炭盆之类的,烧的是专门进贡的红罗炭。

    就不说把个京师附近的山头砍得光秃秃了,也不说折腾老百姓了,关键是烟雾有毒。

    据说,明朝皇帝子嗣多夭折就是这玩意害的。

    朱由检可不想生个儿子夭折了,再生个还是夭折,他自觉没古人心大,受不了这个持续打击。

    再者这玩意死贵,市面上上好木炭都得每百斤八钱,贡品价格只会更贵。

    而无烟煤呢?百斤一钱,差了七八倍。

    看似不贵,架不住量大,每年皇宫用木炭两三千万斤。

    不当家不知道油盐柴米贵!

    为了练兵,他只能各处挤一挤了。

    这个壁炉太简单,只要做好屋外供风就可以,免得形成抽风效应,供暖效果大减。

    到了宫外加装壁炉的太监值房,点火实验,效果不错,当即拍板改造各宫。

    当晚,就宿乾清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