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玻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刚进六月,福建巡抚熊文灿密报招抚郑芝龙之事,此后颇有些官员上疏议论

    河南道御史苏琰上疏,‘今听抚海宼郑芝龙者……,故云抚之一字,众议皆同。’

    再问其籍贯果然是福建人,朱由检嗤之以鼻。

    武装力量还是自己的靠得住!

    考虑再三命令福建官员禁止招抚,如果郑芝龙真的有诚心的话,亲自来京师再谈招抚条件。

    ——

    朝廷里,郭允厚在小心翼翼的修复户部这个财政系统,并且加入一些权责;何廷枢也在谨慎的厘清各种赋税,重建县府级衙门;王犇则带领一群法学学子去了顺天府,第一步是厘清按察系统的权责与运行程序。

    所有事,朱由检并没有再多加干预,专注于练兵之余,他将目光再次转向赚钱。

    玻璃。

    前世这个东西在网上争论颇多,看得多了也知道其中诀窍,简单说就是碱的来源是个大问题。

    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燃烧草木灰经过一系列加工得到碳酸钾,还有就是蒙古人那边有天然碱湖出产的碳酸钠。

    幸好,大明的草木灰制碱略有规模,已经形成了济宁等制碱中心,价格也不贵,根据纯度大约在百斤八钱到一两二钱银子不等。

    其余成分都不用费心,石英砂是制造瓷器的重要原料,分布广泛的很,石灰石更是随处可见。

    自从与传教士献上望远镜后,他就对此上了心,四处搜集河沙与岩砂并一一对比后,放弃距离较远的滦州而选择了在昌平建厂,除了石英砂质量上乘外,这里还有个好处是附近出产煤,运输燃料的成本很小。

    设计了两个熔炉与两个煅烧炉为一组,厂房周围排列着七八个退火室。

    熔炉两侧有蓄热室对进风预加热,内部可以容纳七个闭口坩埚,坩埚是用耐火黏土制造,直径与高度大约都是三尺多。

    原料经过粉碎筛选、水洗之后在煅烧炉里进行烧结,然后放入坩埚送入熔炉,经过长达十小时后融化为玻璃液。

    再对玻璃液搅拌去除气泡后,工匠就会用铁管吹制各种器皿。

    只可惜,虽然从琉璃厂调去了些工匠,可他们制造惯了琉璃瓦等万一,对吹制法所知却是不多。

    只能先制造平板玻璃了,用滑轮上的铁链勾住坩埚,将其倒在到一张铸铁平台上,用一个铁碾子来回碾压,通过调节两侧挡板的高度,将其压制成所需厚度的平板玻璃,然后送入退火室,经过十天左右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序了。

    等玻璃用辊轧机制造出来后,就可以连续制造平板玻璃了。

    也有问题,经过半年多的折腾,一次次的实验确定配方后,终于可以稳定的量产平板玻璃与镜子了。

    现在朱由检的面前就放着几块小玻璃板,两侧立着四块一人高的镜子。

    “陛下,试了好多炉,这玻璃上的绿色始终无法除去。”王之俊皱眉道。

    如果不是纯净的石英砂,烧制的玻璃就会带些颜色,这不足为奇,实际上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时,大国普通百姓用的还是绿玻。

    朱由检倒知道除色要用锰添加剂,可这是什么玩意?

    去哪里找?

    化学渣渣退散!

    “颜色先这样,等以后工学那里能寻找到一种金属再说。”

    “玻璃打磨抛光也有问题。”

    每一片平板玻璃,其两面都需要打磨抛光,从粗砂粒到粉末再到用毛毡抛光,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表面才能光滑如水。

    王之俊继续道:“玉石工匠数量不够,他们光是磨制望远镜镜面都忙不过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