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计划都乱套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些不甘心臣服的内喀尔喀部众寻求内迁归附大明,有四五万人之多,王在晋已经与之谈了两三个月。

    实际上,历史上这次归附人数达到十多万人,这些蒙古人就是后来吹嘘的关宁铁骑的源头——祖大寿、吴襄各自在其中挑选了大约三千人的骑兵。而现在,他们既无财力也没机会招募,所谓的关宁铁骑胎死腹中。

    王在晋的想法是同意,将其内迁到关外或牧或耕并招募一些进入军队。

    这不行,朱由检的第一反应就是眼红。

    蒙古骑兵啊,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骑兵,放在关外太浪费了。

    当即去信表示同意内迁,不过禁军要先招募5000人左右才轮到关外招募。

    安置的话,关外不方便就在关内——这5000人仅靠军饷也能养活两三万人。

    再叮嘱王在晋务必谨慎从事,万事以不激起哗变为宗旨。

    写到这里,朱由检忽然自嘲的一笑,放下笔闭目思考。

    乱套了!

    几乎所有的事都偏离了计划。

    漕运、盐务、顺天府试点、九边清军、辽西将门,统统偏离了计划。

    他的本意是各处挤一挤军费,先编练出一支新军,两年内练出一支能与后金正面野战的新军,其余各处动作都是为此服务。

    与此同时,在朝政方面以稳为主,出了顺天府试点之外,各处安插人手调查摸底,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才,选择投靠自己的班底。

    财政方面,尽可能在两年内达成收支平衡——在他看来,大明一年军费千余万,各处节省一些,做些生意挖掘一些财源,不足200万两的缺口应该不难平衡。

    两年后,崇祯二年后金入关时,只要能给后金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只需与后金打成势均力敌的结果,都足以让他拥有巨大的威望,拥有无可置疑的权力。

    到那时,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朝政班底,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渠道,更有绝对优势的军力,大明上下将无人敢于与他公开作对。

    到那时,他做事再也不会像如今一般束手束脚、如履薄冰。

    两年后,后金会不会来?

    肯定会。

    老奴的高压政策将300万辽民杀的所剩无几,后金的粮食供应非常艰难,动辄出现‘斗米八钱’的情况。

    由于后金全民皆兵的体制,也由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限制,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后金只能通过劫掠来满足自身所需的各种物资。

    黄台吉上位源于妥协,至今没有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他急需一场胜利来压制后金内部的各方势力。

    各种原因综合起来,收服左翼蒙古之后,后金必定会择机攻打大明。

    毛文龙的牵制?

    他的作用也仅仅是牵制部分兵力。

    打个比喻,毛文龙的作用就是骚扰,打不死人恶心死人的那种。

    事实上,古今中外还没有靠游击就能决胜的事例。

    ——

    可是,现在的一切都在偏离他的意愿,闭着眼睛的朱由检面露苦笑。

    而且,他发现自己无力扭转这种趋势。

    告诉王在晋什么也不许干?

    告诉何廷枢不许多做?

    告诉温体仁收手?

    呵呵!

    这大半年,他一直在努力的理解与学习大明的各种规则,自然没有这么天真了。

    收起心思,拿起笔继续写信。

    简单的一句:朕要证据,确凿无疑的证据。

    放下笔,有些茫然。

    他忽然有些分不清,到底是他在鞭策着众人前进,还是众人在推着他前进。

    ---------------------

    心理还是不够成熟,签约之后有些飘飘然,结果就是前一阵写的很飘,完全脱离了大纲。

    以后会改正,已经发表的也会慢慢的修改。

    不管怎么说,现在必须上架了。

    虽然不明白原因,可多年看书也知道,首订很重要。

    多余的不说了,求诸位看官支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