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逼出来的新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r />
    臣做此事,实已将个人毁誉与生死置之度外。

    臣不明白陛下在犹豫什么!

    如果陛下做事如此瞻前顾后,臣以为,陛下还是熄了那些许的雄心壮志,臣也能落个轻松。”

    -----

    很尴尬,也很无奈!

    你担着风险,可我的风险更大!

    仔细考虑,也知道单单整顿吏治是有些天真了。

    再三权衡利弊,考虑最坏的可能,依然举棋不定。

    平素尚算凉爽的乾清宫似乎也在与他作对,朱由检只觉得浑身汗津津的,有些烦躁的推了推他一直深恶痛绝的帽子。

    足足一炷香之后,抬头看看依然站在那里的何廷枢,朱由检下定决心。

    罢了,既然做大臣的都豁出去了,做皇帝的自然也不能退缩。

    摆手请何廷枢坐下:“朕顾虑太多,倒是让先生见笑了。

    先生请坐,详细说一说。”

    “臣以为当先发税票,之后趁势清丈田地……”

    何廷枢放下心来慢慢坐下,一一解说。

    这时候,田地数量是以鱼鳞册为准,征税时由各级官府发出易知由单,胥吏持单派送给纳税户,纳税户按单子纳税。

    不过,几十年不清丈,土地买卖频繁,此时鱼鳞册早已形同废纸,实际田地情况都由各县令具体掌握。

    易知由单,上面开列有各县应纳税额税率等事项,由官府印刷后胥吏再将各户应纳税额等填写于上,再由县令盖章画押。

    毋庸置疑,其中弊端甚多。

    主要的一条,它形同一张告示——真的像告示,宽二三尺,高一两尺。

    上面一县的总额.税率.税项等等俱有,作为一县的赋税表是极好的。可这样一来莫说农户,就算秀才也未必看得懂。

    其次,本来应该一户一张的,实际上各县大多仅仅印制几张虚应故事。

    这么一来,纳税户缴纳多少全凭胥吏说了算。

    ------

    何廷枢计划是按照鱼鳞册发税票,结果必然是纠纷多多。

    这时候就可以趁机将旧的鱼鳞册一脚踢开,清丈后重新编制。

    首先是测量工具,全部是由县里统一制作发放的。

    亩制依旧沿用张居正的方法,每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亩分上中下。

    有水源的肥田按实数纳税,瘠薄田地则是一亩半算一亩税钱,无水的高地田则是两亩折为一亩纳税。

    清丈人员还需朱由检调派,到时候与地主佃户等相关方一起在场测量。

    测量后造册,每里十甲共印制12份小册,各甲保留一册,县府各一。

    县造总册,府县各一,留一份上交朝廷。

    以后买卖田地时需要用官府专门印制的交易文书,这个也已经制作出图样。

    税票则改用四联票,只开列各项税率等与纳税户有关的内容,然后由胥吏填写各纳税户田地总额、应纳税金等,最后县令盖章画押。

    使用时,存根送回府里,县里留一份,交给纳税户两张。

    纳税户纳税时交回一张作为完税手续,剩余一张盖章由纳税户带回去,以备有问题时作为申诉上告的凭据。

    最后,强制各县统一使用钱柜。

    钱柜由府里制作,设在县衙内,柜子是密封的,只留有一缝隙投银。

    收税时,由纳税户与县里人员一起验过税金后,纳税户自行将税金封包投入柜中。

    县里人员无权开启钱柜,每日晚间由府里派人开启,与县里人员共同验过数目后入库。

    库房在此期间也会封闭。

    加耗等陋规暂时不取消,而是一同投入柜中。

    从头至尾,杜绝胥吏接触税金的机会。

    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给小民一条上告的通道。

    何廷枢建议,城门各处登闻鼓接受此类诉讼。

    一旦发现舞弊,轻则开革除籍,重则下狱。

    还有,何廷枢请求皇帝授予他籍没田产之权,以应对刁民势豪逃避,甚至找不到田主的情况。

    也会没收逋赋大户的田产。

    朱由检目瞪口呆。

    能吏就是能吏,几个月里就拿出了一整套的方案。

    可是,光是受理上告与籍没田产两条,就得给朕制造多少麻烦?

    你知道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