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应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由检沉思许久,温体仁所说其余事也是他想做的,只不过还不是时候。

    废除或更改科考,压力太大得不偿失。

    没有新的制度,改了也没用。

    朱由检估计最乐观的情况,何廷枢也得三年才能有所成就。

    也就是说,两三年内他没法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制度。

    至于说后世的一些制度。

    别搞笑了,此一时彼一时,拿来主义只会害死人,而且害死的还是他自己。

    监生举人一视同仁,举荐制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做的。

    总之,不是时候。

    还得考虑怎么安排这货。

    既然主动投诚,又素有清廉之名,虽然这清廉水分很大,甚至朱由检怀疑大明官员究竟有没有清廉的官员都是个问题。

    可至少比连清廉都称不上的人好点吧,自然要给他一个施展的平台。

    放在朝堂上?

    国之大事,无非兵与钱,兵是朱由检亲手抓,钱有郭允厚还算称职,日常工作有魏公公。

    吏部?

    再清廉也没鸟用,从乌鸦群里挑选,你还能选出一只白天鹅吗?

    很不幸,大明的后备官员个个都是乌鸦。

    其余的位置,真的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能拖就拖,能和稀泥就和稀泥。

    放朝堂上有点浪费人才。

    不过粮饷粮饷,除了银子,还有个粮,这个一定要确保,运粮之重莫过于漕运。

    而且温体仁在历史上就是以对数字敏锐著称,崇祯每每问起各种数据,这货张嘴就来从不含糊其辞,管漕运应该也能用其所长。

    “先生所言,深合朕意。”朱由检赞道:“只是,这些事朕现在还不能做。”

    温体仁早有预计,闻言也没有吃惊:“臣明白。”

    这事牵涉太广,他也没指望皇帝见了奏疏就能拍板,之所以上疏,无非是作为进身之资罢了。

    “朕有意请先生任漕运总督,先生意下如何?”

    “臣必当竭心尽力。”

    温体仁是十八个不愿意出京,以工部尚书去任漕运总督等于是平调甚至暗降了。

    何况只有削尖脑袋往京师里钻的,不闻有大员想主动外放的。

    只是,皇帝刚刚在科举中说出了推诿卸责的话,敢拒绝可是自找难看了。

    “先生打算如何做?”

    “臣一时也说不出什么章程。”这可与他的预估差了老远,真没有腹案:“臣唯有以一片公心尽心竭力做好分内之事。

    待到到任之后了解详情,再禀告陛下。”

    这可以,不吹牛逼,朱由检很满意:“今年畿辅春旱,至今未雨,朕担心夏季还有旱情,若如此,则必须有足够的粮食救灾。

    因此朕有两个要求必须做到,其一必须保证漕粮运输,谁敢阻扰严加惩办。

    其二,水师尚未编成,海船暂时会以在江南买粮北运为主,朕要你协助此事,务必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其余整顿漕运与治理大河.运河,巡抚地方厘清吏治,由你斟酌着办,只要不引起大的动荡,朕为你担着。

    崔呈秀正在梳理盐法,如果有需要,你尽量给一些方便。

    到任之后如果有为难之事,密奏于朕。”

    漕运总督,驻地淮安,全称是‘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单听名字就知道任务繁杂。

    具体说,督粮.漕运.运河治理.巡抚凤阳等府.提督运军.监察沿路官员,总之,与漕运沾边的他都能管。

    朱由检又想了想,工部以后会被逐渐架空,也就剩下盖房修墓的功能了,没必要再增加个官:“工部尚书仍然由先生兼着,部务先由侍郎主持,先生再兼着右都御史。”

    兼着御史是惯例,为了督抚管理下属给力。

    “禁结社之事,先生回去就上个奏疏,朕会在先生离京前下旨。”

    “臣遵旨。”

    这是要投名状吗?

    温体仁心里直犯嘀咕,不过这本来就是他的进身之资,没什么好说的,答应就是。

    何况,工部尚书还给他保留着,有事密奏,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总之,这次上疏没白费劲。

    次日一早温体仁就上疏,历数东林党与应社的种种有的没的恶行后,请求禁止结社结档。

    朱由检当然从善如流。

    复社,还未出生就已注定死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