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殿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代皇极殿与清代孤零零的太和殿不同,皇极殿两侧有回廊与东西配房连接。

    回廊如果有墙壁,就是庑了。

    科考堪称是皇朝时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殿试又是重中之重。

    只是朱由检却没怎么在意,他前世也是久经考场的人,对其中猫腻清楚的很,懒得管,也没法管,没人去管,技术上也管不了。

    由于皇帝就是主考官,因此殿试只有读卷官和执事官若干。

    读卷官包括阁老和九卿外加詹事府.翰林院一把手组成。

    嗯,礼部一把手不在其内,这货的杂务太多,礼部尚书与侍郎会担任提调官。

    监考用御史,其余封卷等等都用各衙门官充任,后勤供应是礼部与光禄寺的事,巡视归锦衣卫。

    总之,几乎所有在京文职衙门都会参与到这次活动中。

    三月十五日,一大早就举行仪式。

    话说皇权时代,仪式是很重要的,中外都是如此。

    一个成功的仪式,会给人以神圣和庄严的感觉,甚至有几分神秘的感觉,能激发臣民对皇权的崇拜,能加强臣民对皇权的忠诚。

    某种意义上说,庄严隆重的仪式是皇权的基础之一。

    这个不能细说。

    先是礼部官员将考生引到皇极殿前丹樨内,分东西两群向北肃立,文武百官各穿公服侍立在大殿内外,不能是常服。

    没人敢说话,没人敢有小动作,人人都板着脸屏住呼吸,仿佛在亲身经历参与着某种无比神圣的事情,整个过程给人以肃穆.压抑.庄重甚至有些沉重的感觉。

    接下来鸿胪寺官员请朱由检升殿,就是进去坐在龙椅上,鞭炮齐鸣中,百官在内侍引导下行叩头礼。

    朱由检只觉得索然无味,这算什么?

    后世随便拎一个什么节的开幕式都比这盛大隆重的多。

    无聊的打量着皇极殿内部。

    御座置于一个高台基之上。

    御座后上方有一个额匾,这个残留的记忆里有,崇祯亲笔书写的‘九思’二字。

    屁股下的御座是香檀木制的,刷成淡金色,镶着红蓝宝石各色玉石。

    御座后俩太监举着两面蓝色为主点缀着金色的巨型御扇‘东海潮’,扇子有许多对,都有名字,金色为主的‘金象’,红色为主的‘血枫’等等,用哪一对全凭皇帝爱好。

    台基阶梯下,前面就是丹樨,前有一对铜仙鹤,左边焚香,右边拂尘,估计是嘉靖这老道士留下的。

    丹樨至御座有四个太监各举仪仗,内藏兵器,必要时贴身护卫。

    太监前面两侧有数名带刀侍卫手持长枪,大汉将军的制式盔甲闪闪发光。

    总的来看,不像满清的装饰处处透着奢华,这时候的装饰要淡雅一些。

    礼毕,执事官举着策题案进入殿中,王之心接过来将策题递给礼部尚书孟绍虞,孟绍虞再将策题放置在案几上。

    朱由检一摆手,示意王之心另行取过一份考题递给孟绍虞。

    孟绍虞愣了,心道这不合规矩啊!

    按照惯例,内阁大学士事先拟定几个题目,皇帝在其中选一个就是了。

    这位想咋地?

    另起炉灶?

    “陛下,祖宗旧制,请从策题内选一道。”孟绍虞小声提醒道。

    朱由检面无表情:“怎么?祖制有说不许朕出题吗?”

    小样!

    孟绍虞的汗都快下来了。

    大伙一起费心俩月演戏给您看,您可好,临上场了换剧本?

    不当人子!

    “陛下……”

    话没说完就被朱由检打断了:“祖制有没有说不许朕出题?”

    “据臣所知,这倒没有。”

    “那就赶紧的,这么多人等着呢,耽搁了殿试你担得起吗?”

    “臣遵旨。”

    孟绍虞无奈,只得捧着策题再走一遍过场,由执事官捧出殿外。

    执事官举着策题案,后世电视里丧礼抬棺似的拿捏着步调,出殿沿着左边台阶下去,缓缓的将策题案放在御道中,旁边自有执事官引导考生们跪下行礼。

    要大礼参拜,五拜三叩头。

    磕头完毕仍旧分东西而立,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樨东边,鸿胪寺官员进奏:“陛下,礼仪结束。”

    朱由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礼毕。”

    外面有人高喊,随即又是鞭炮齐鸣。

    王之心忙引着朱由检从侧门出去,殿内各官员也依次退出。

    下面,就是决定考生官路起点的考试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