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画大饼(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位静一静,咱家还有个生意要说。

    各位都是陛下的亲近将领,有赚钱的机会,陛下自然不会吝啬。

    包括迁安铁矿与滦县煤窑,会一起组成铁矿作坊,陛下只占一半份子。

    各位愿意入伙的可以报名,如果份子有剩余,中队长以上都可入伙。”

    这个铁矿,炼铁的各种工艺都采用了朱由检的设计。

    炼铁炉建造在河边,对炉型也进行了改进,增加高度收小腰围,高度达到三丈多,采用水力热鼓风,三座炉子共用一个精炼炉,三组轮流检修。

    记忆里这种炉子日产量大概在2-2.5吨,使用寿命不到一个月,因为无需人工日夜扇风,每个炉子只需要几十人伺候。

    由于采用了水力热鼓风与连续投料,燃料消耗大幅降低,焦煤消耗量与产铁量相比只有一比一多点的样子。

    只是炉子可以改进,但是他对挖矿技术却是一无所知,

    不过迁安是露天铁矿,挖矿效率会高很多,参考这时代的掘矿效率,估计采矿每日需要600人上下。

    产量的一部分以生铁的形式供应军器厂,其余大部分制成铁锅农具等出售,少部分直接出售熟铁。

    算了算,每月400吨,按照炼铁9个月计算,即使按照生熟铁计算,两组铁炉的年产值也有约5万两之多。

    何况这个铁厂的定位是民用,举凡锅桶农具工具,只要有利就会生产,产值只会更高。

    当然,是在满足军器厂需求之后。

    如果算利润的话,煤是自己采,焦是自己炼,铁矿石也是自己采,成本也只有人工和资产折旧了,估计最终达到三四成利润甚至更多是没问题的。

    再看大明的铁矿。

    这个时候,采矿技术是极其落后的,每人每日的产量不超过百斤破碎挑选过的矿石。

    冶炼技术倒是达到古代的顶峰,直到清代也没什么大改进,炉型都是大肚子高炉。

    燃料消耗是矿石的好几倍,因为是人力鼓风,每一炉子则需要200人伺候。

    ‘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矿者三百余人……日得铁二十余版则赢,八九版则缩……’。

    这是清代的记录,一版300斤,一个炉子每日出铁6000斤赚钱,3000斤赔钱。

    几人这下为难了,生意都能做,可银子有限。

    到底做哪个?

    几人窃窃私语,没一会就决定了,入股铁矿,省心又省力。

    不出预料,这样一来,军服生意就可以完全交给太监们了,也能裁撤一些太监数量。

    还没完,朱由检又给画了个大饼。

    海贸!

    毋庸置疑,这是个大财源,即使只跑国内航线,每年50%的利润是跑不了的。

    即使回程只运粮食,以江南六七钱的粮价,到京师卖一两,也有的赚。

    如果能直接从湖广四川买粮,价格只有三四钱银子。

    也没必要独占,计划里这个海运商号的股份会定期扩充,他只需占有一半股份保留控制权即可。

    “还有个生意,还是大生意,也许一年,也许两年,朕就会拿出来与诸位一起做。

    曹化淳,你来给大伙说说。”

    曹化淳清了清嗓子道:“陛下照顾大伙,准备将海贸生意拿出来让大伙做,当然不是现在,现在大伙也没银子了吧。”

    众人哄然大笑。

    确实没银子了。

    “海贸?下南洋吗?”孙应元问道。

    众人听了顿时激动了,下南洋啊!

    据说跑一次就是上万两银子的利润。

    “在水师有能力护航之前,暂时不会下南洋,只会去江南,还会试探去朝鲜。”朱由检摇头:“可能要三年,至少要两年才能下南洋。

    反正最多两年朕就会将这生意拿出来。”

    航道什么还在其次,特么的海盗受不了,不仅是大明的海盗,洋人有机会也兼职海盗的。

    “兄弟,哥哥们发财可就靠你了。”周遇吉笑着打趣张一龙二人:“三年内,水师要是不成器,小心大伙揍你们。”

    宋纪向众人抱拳,笑着道:“诸位就放心,如果三年内水师不能给大伙保驾护航,耽搁了大伙赚银子,哥哥们就把咱的脑袋摘下来当马球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