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张嘴闭嘴都是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日就成了苏松重赋。”

    也是,官田好像没有按照民田收的道理,按照接手的账簿收租,没毛病。

    “怎么就成了普遍重赋了呢?官田呢?”

    郭允厚苦笑,这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时日太久,谁也说不清楚官田哪去了。”

    嗯,明白了,土豪劣绅侵占官田,然后再把赋税与平民来个平均,玩的漂亮!

    只不过,便宜都让你们士绅占了,皇帝却背了黑锅,这就不能忍了。

    琢磨一会,不能忍也得忍,还不到时候。

    还是继续说正事。

    催缴的事郭允厚也做不来,也没权力做这个,还是得让魏忠贤来。

    “朕有意在户部试行票据制度,郭尚书以为如何?”

    虽说会让魏忠贤去执行,可郭允厚作为户部尚书,他的意见还是要听一听的。

    “这个……”

    郭允厚为难了,这个四联票他也知道,并亲自去光禄寺看过。看起来很好,可是牵扯到执行就走样了。

    而且,其中还牵扯到吏员待遇问题。

    不行,事情得说明白,免得以后背黑锅。

    想了想,委婉的道:“陛下,四联票是极好的,可臣有个问题想请教陛下。”

    “你说。”

    “陛下,您如何确保执行?

    各部都有大量吏员,少者也有百余,多着数百,可薪俸极低,每日低者二三分银,多着也不过四五分银。

    您实行四联票,吏员或者不执行,或者无法度日。”

    朱由检心道,我现在就压根没想过执行,总不能每个衙门再安排上几十个监督的吧?

    即使你安排了,如果监督的再与经手人合伙呢?

    我总不能每日盯着账薄吧。

    吏员待遇低?

    我特么的都快穷死了,哪来银子给他们涨工资?

    再者说了,这些吏员衙役,哪一个指望工资过日子了?

    即使执行四联票,票据上多开一点就够他们吃的,我还能一张张的检查不成?

    所以票据现在只在宫中严格执行,宫里的待遇也能自行调整。

    至于朝廷,先实行着,秋后算账。

    “这个以后再完善,现在是先实行。”

    郭允厚见朱由检不采纳意见,也不坚持:“臣没什么意见了。

    说起薪俸,臣觉得有一事陛下也该考虑了。”

    “说。”

    “大臣们的薪俸,比起历朝历代本来就不高。

    本朝又有折色之规,官员只有六成领钱粮,其余都以布帛香料宝钞等物折发。

    折价比例又太不合理,结果就是五六品以上官员还可度日,七八九品官员则连度日也颇为艰辛。

    陛下,您不能既要臣工们做事,又让臣工们为生计发愁。”

    朱由检很无奈,这个他更解决不了。

    为什么折发?

    还是没钱!

    考虑到石这个计量单位的大小变化,大明的法定工资算起来不高也不低,可架不住大明的财政收入低啊!

    大明每年收入折银大概2200万两,即使加征辽饷也不过2700万两左右。

    这些银子要养50多万边军,8万军官,3万以上的文官,数以十万计的胥吏,还没算卫军。

    另外还有战事开支,比如四川奢安之乱前后花了500多万,辽东前后算起来,更是超过6000万。

    文官呢,又一个个的满身正气,一说矿税就害民,一说商税就扰民,一说开海就祖宗旧制。

    没有新的收入,拿什么给你们全额发银子?

    何况,你们哪个指望工资过日子了?

    嗯,也不能说没开海,福建有个指定海贸港口,大明唯一的开放港口——月港。

    可尼玛的,每年关税只有区区几万两!

    不收拾这些文官胥吏,即使开矿禁.收商税.开海,估计每年也收不到几个钱。

    不收拾这些武官,即使收上银子发下去,估计也都被他们贪墨了,弄不好还资敌。

    敢收拾吗?

    不敢!

    “郭尚书先退下吧。”朱由检有气无力的道。

    朕就不爱搭理你,最不想与你这种张口闭口都是钱的人聊天。

    太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