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安稳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还有个问题,也不得不认真考虑了。

    那就是如何对待官员以前的贪墨。

    既往不咎?

    太不甘心!

    只是,如果不打算掀翻整个朝廷,这么做恐怕无可避免。

    何况,即使既往不咎,这些蛀虫就会收手吗?

    未必。

    倒是一些问题不大的,想投靠皇帝的,很可能会收手。

    又能给自己增加些人手,又能在以后名正言顺的算旧账,貌似也还不错。

    很纠结,终究是没能做出决定,等等再看。

    御史的事不了了之,朱由检不提,大臣们也不说,这货照常上班,就仿佛没有这回事一般。

    十二月初,李养德终于定下了章程。

    皇帝出银子,算借的,三年之后还钱,有问题包退包换。

    农户由地方官上报中下贫困户,以后若查出问题追究地方官责任。

    各地招募掘井师傅先行勘察,春天化冻之后,李养德领农学院学员复核,从直隶开始。

    魏忠贤顺势派出人手,每地设一处查核,也暗中调查田地情况。

    王徵等人到了,简单会谈,顺义县筹建工学院去。

    工学院招收目标识字会算即可,工匠也可以报名。

    小插曲,孙元化居然向他举荐圆嘟嘟,果然是好基友!

    来了几个传教士,有些失望,与传说中博学多才的形象差了老远。

    徐光启表示有位汤若望正在陕西赶来,年后即到,保证不会再让陛下失望。

    修历法的事情也解决了,朝廷上没怎么争论就默许了,人员由徐光启自行招募——也没别人,就是王徵李天经几个外加几个传教士,半义务性质。

    其实这个东西主要是皇帝忌讳,大臣倒是不怎么在乎。

    即使在乎也没办法,人家徐光启能修会修。

    交给你?

    你会吗?

    命曹化淳选拔一些人开设商学院,招收人员培养财计人员。

    结果曹化淳一脸的尴尬:“陛下,如果由臣来主持开设,臣怕您连一个学生也招不到。”

    朱由检乐了,也是这么回事:“你先做着,选好地方兴建房舍,等朕找到合适人员再接手。

    还有,宫里识字会算的小太监都集中起来教授账簿,朕有用。”

    汤若望嘛,复式记账法,这个必须有。

    小太监学成得两三年,估计到时候他说让太监当官也没人敢反对了。

    魏忠贤上疏请求设立学堂教授律法,以备东厂与锦衣卫使用,准了。

    还有一个学科,朱由检准备重点照顾,那就是太医院。

    这个机构,朱由检是不打算用了,一辈子都不用!

    前前后后治死了数任皇帝,再用就脑残了。

    太医院分为13科,每科数名御医,下属医生总数达70多人。

    既然不用,也不能白养活,干脆去掉管理职能,转变为医生培养学校。

    等到汤若望到了,要几个西医,合在一起组成医学院。

    虽然这时候的西医也近似于巫医,总归是在发展中,而且逐渐形成一个研究体系。

    不像中医,以后几百年就没什么进步。

    张一龙宋纪也传回消息,即墨县附近有合适地方新建海港,请求开始动工,准了。

    军器厂火药局还算顺利,三月份肯定能完工。

    铁矿炼焦都进展顺利。

    煤窑也会将不适合炼焦的煤对外出售,朱由检已经将蜂窝煤的制法写了下来,铁厂投产就开始推广。

    这玩意太容易仿造,指望它发财是不可能的,卖个炉子和制煤模具算是小补。

    只是有些担忧各处的土建,虽然营建工匠一再保证冬季一样施工,可朱由检总觉得不靠谱。

    文思院清退工匠,虽然有些波折,却也顺利执行,恢复了700多人的编制。

    其实多出来的这些人,要么是空额,要么是拿钱不干活,清了也就清了。

    还有个意外之喜,43口煤窑每日进项达到500余两,这可是一笔横财。

    只是,对各处厂矿是不是交给田妃管理却一直举棋不定。

    这些地方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账目,他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做这个。

    有心交给她,又怕田妃对娘家的过分照顾害了她,万一有事,如何处罚?

    不交给她,又没人可用,而且也没人监督曹化淳。

    很纠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