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易州镇.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万一出了乱子,他也不觉得皇帝会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十余日后,京营消息传来,王城等人惊出一身冷汗,每人都在庆幸没做这出头鸟。

    只是,王城却是暗自发狠,爷爷没种,被你捏了个软柿子,爷爷就等着看,你有没有本事一个个的捏过去!

    ——————

    京营之事后,除了郭允厚与各部偶尔还吵几句之后,各方都安静下来。

    虽然京营涉事众人大都守口如瓶,可是这种多人参与的事根本没有保密一说。

    结合光禄寺一事,大伙就都明白了,这位皇帝就是个不守规矩的愣头青,没事还是少招惹为妙。

    悠闲下来,朱由检每日里就是在外校场盯着。

    其实也他也没什么可做的,知道的一点知识差不多都掏出去了,再往下讲就是飞机坦克,太扯淡。

    临阵指挥?

    还没到那一步,现在是训练队列队形与射击动作刺杀动作。

    对此他也无话可说,唯一的改进就是规范了左转右转向后转。

    哦,还加了个长跑的体能锻炼。

    明代没有体能训练一说,只有石锁等器械供各人锻炼,爱练不练,反正考核时你能达标就行,比如能拉开几石弓,举起多重的石锁。

    练军姿?

    正步走?

    别扯淡了,米帝大军阅兵都歪歪斜斜,可特么的打仗就是牛逼。

    也没有必要借助这些来养成服从性。

    鞭子比正步走有用多了!

    这时代也没人讲什么人泉,动作稍有不对就是一鞭子。

    大声喧哗?

    你试试?

    屎都给你打出来。

    队列严整、精神饱满?

    这本来就是明朝军队的考核标准。

    别说,这么训练,效果斐然!

    最起码,预算每人每月3钱银子伙食,看样子5钱打不住。

    半数时间,他都盯着侍卫大队。

    这个大队600多人是曹变蛟特意给他挑选的,都是些体格比较好又心思灵巧的人,大多在十六七岁。

    这些人,没有一个权贵官宦出身,许多人都是一个村一个社的,全都有父母兄妹之类的亲人。

    朱由检在这个大队颇费了些心思,家人没地的一律搬迁到皇庄,有地的也让人通知地方官不许滋扰。

    训练内容包括个人格斗训练与火铳还有骑术,训练之外,晚上有太监领着学习文化讲解兵法,有时候兴起,他也会亲自讲解。

    又回忆前世电影里看到过的一些特种兵训练方法,还没考虑好,暂时记下来。

    大队长队长都是他亲自挑选,全队的待遇也比别的军队高一格,吃的都要好一些。

    这些人,既是他的保命符,又是他的军官后备队。

    十四日,王在晋上疏求见。

    这老狐狸,又有什么事?

    召王在晋觐见——大明官员都有信地,无旨不得擅离辖区。

    王在晋了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既然路过京师,作为官场老油条,他深知与灵道搞好关系的重要性,为何不顺道拜见?

    何况,皇帝让自己做事,也不能就袖手旁观,总得出些力。

    或许,还有些小心思,再次检验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十六日,王在晋抵达京师,随即在文华殿拜见朱由检。

    “先生请起,无须多礼,坐。”

    王在晋谢过后坐下,道:“臣这次是路过京师,前几日刚清点完易州镇,就想着来给陛下禀告。”

    “哦?”朱由检果然来了兴趣。

    “尚算顺利,裁减京运银5万两。”

    “好!”朱由检兴奋的拍了下椅子扶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先生做的好,朕果然没看错人!

    先生,下一步打算清理哪里?”

    “臣打算清理满桂满都督部下。”

    这有些超出朱由检的理解力了,从易州镇开始,这可以理解,吃柿子捡软的捏嘛。

    这第二步就不明白了,感觉怎么是要单挑boss的感觉?

    就不能从永平镇密云镇到辽镇一路捏下去吗?

    “先生,为什么要选满都督,朕有些不明白,还望先生解惑。”

    “陛下,最软的,臣已经收拾了,下面可以还是选最软的,一步步来,最后去啃硬骨头。

    可是,陛下只给了臣一年时间,这样一来就不能按部就班了。

    臣只能选最硬的,只要解决了硬骨头,其余各处就会迎刃而解。

    臣知道,满都督忠心为国,臣会尽可能劝说他同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