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毕业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我们2号实验楼主要的实验项目是波导参数计算和校检、圆波导实验、磁通量实验。我将你们分成了三个组,每个组6个人,具体每个人的任务我待会会给你们安排,现在先进行人员分组。蒋英语,圆波导实验。。。。”

    李子明很快念完了所有人的名字,一开始对李子明还有些轻视的人发现李子明都讲自己分配到了擅长的方面,也不再有啥意见。在念名字的过程中,盖亚已经在电脑里做好了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比如蒋英语擅长实验,负责每次圆波导实验的安装和检查。孙中文数学水平比较高,负责收集实验数据整理出异常数据。。。。。

    在打印机打印出各人的分工后,2号实验楼热火朝天的开始了实验。这些科研助手并不知道自己研究的是什么。只知道这是一项国家级保密工程。也没有多问的意思。

    因为李子明的分配到每个人的工作非常详细,每个组的人手也很充足,加上年纪都不算大,加班加点的情况下,很快预定实验全部完成。

    李子明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以后,2号实验楼就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了所有已经分配的任务。科研助手们离开了。

    李院士对于2号实验楼研究进度如此之快感到有些讶异。经过询问以后,得知李子明就是这项研究的发起人。每个人都被分配了详细而清楚的工作。这才是2号实验楼快速完成目标的原因。

    于是,李子明被李院士调到了1号实验楼。胸前的胸牌也更换了。是1号实验楼核心人员。

    不过虽然对于磁通压缩器的原理李子明烂熟于心,但是具体到怎么做,李子明才发现自己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俗称憋屈。

    比如理论上不会去注意的怎么去设置准点接触临界点、如何研究内电压、增益线圈等等。这些是理论知识上没有的。

    李子明跟在李院士的身后,在这项实验中,理论上以为是正确的知识,到真正实验时,根本毫无用处。李子明才知道自己之前是多么的坐井观天。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好在李院士的言传身教之下,李子明迅速改变了思想,谦虚而狂热的吸收着大量根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自己,懂的还是太少了。

    闲暇时,李子明让盖亚扫描了李院士的资料。才知道什么叫科学家。李院士的半数据化信息如下:

    姓名:李洪富

    性别:男

    国籍:华夏

    状态:劳累

    力量:3

    体力:4

    耐力:4

    智力:13

    脑域开发度:10.863%

    掌握能力:

    数学:8

    化学:9

    工程学:8

    物理:10

    除了力量体力耐力不如李子明,其它方面全面碾压李子明。尤其是恐怖的物理达到了10级。该说不愧是爆炸力学的院士吗?

    李院士将李子明调来自然不是让李子明发挥他的工程学做一个普通工程师,干一些什么优化负载电流波形,研究能量放大倍数这些简单的东西。

    李院士想要的是李子明负责的是冲击压缩、等熵压缩、物态方程这些核心实验。

    所幸李子明还算争气,没有辜负李院士的期待,学习的很快,从一开始的纯粹旁听到能参与实验再到能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只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让李院士暗中点头。

    但李子明对自己并不满意。自己可以每天只睡4小时,还要分析指引论证模块不停的讲解每一步实验的目的和效果,每天晚上还可以在超级实验室里模拟实验。能做到这些只不过是勤能补拙罢了。

    所以李子明没有骄傲,反而更努力去参与其它的核心研究。在实验终于接近尾声的时候。李子明被李院士单独叫了出去。

    李院士看着李子明,笑眯眯的说:“我听说你还没在国防科大毕业?”

    李子明不明所以的点点头,自己虽然从空大毕业过,但是那时候学习的都是飞行类知识,严格来说确实是不算毕业。

    李院士满意的笑着继续说道:“有没有打算考研?你的学历确实太低了。本科生。。。”

    李子明再次点头,这次参与实验的,最少都是研究生。自己在里头确实太扎眼了。

    李院士也不再继续微笑,严肃的说:“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在我这里来说,你的学识已经超过了了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来,把这个签了。”

    说着拿出了一份研究生录取的协议。导师李洪富,国内外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流体物理学家,国家技术科科学部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荣誉教授,也就是面前的李院士。

    “老师,你这是?”

    “你都叫我一声老师了,这段时间可没少从我这里学走东西,这份协议你敢不签?”

    李子明明白李院士的好心。没有再继续推脱。

    爽快的签了字。

    在实验的将要结束的这一个月,李子明跟随李院士学习了他研究的材料动态破坏、核爆炸效应等等知识。只觉得自己似乎变的越来越危险了呢。。。。

    在实验完成后,李子明收到的第一个和实验无关的任务就是。写一批硕士毕业论文。

    李子明的学识早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的水平,也是华科院暗中关注和培养的新一代科研中坚力量,不说李院士的导师身份。光是李子明自己,华科院都不愿意让李子明慢吞吞的靠研究生学位。直接给李子明的行为一路大开绿灯!

    得了任务的李子明很快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正式以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跟随李院士学习。

    说回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磁通压缩器已经顺利完成。

    最核心的技术已经接近。接下来只要设计一个磁通压缩发生器。这个武器就算是诞生了。

    一边跟着李院士学习,一遍参与磁通压缩发生器的研究,从原本的辅助工作发展到后来的研发工作。李子明在李院士的教导下飞快的进步着。可惜核心技术已经完成,剩下的发生器,只是困扰了1号实验楼的工作人员短短3个月的时间。研制完成。开始最后的组装。

    2个月后,在南海。将进行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

    是的,在南海。虽然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是在戈壁组装完成。但是却是在南海引爆。在组装完成以后,数据被保留以后,实验室里的所有设备数据被清空销毁。

    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已经坐上了军机,飞往南海。

    具体在何处实验李子明不得而知,不过不该知道的别问。这是李子明深深了解的。

    接下来,就是收获的一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