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给他们上一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广刷的好感度依旧存在,现在给他个选项让他变成女人嫁给杨广,他绝对秒选同意。

    而成功阴阳逆转,成为绝世美人的小鲤子,就是众多太监的偶像和指路明灯,被许多太监羡慕着。

    尽管小鲤子已经有些后悔了,她发现当初还是小太监时和杨广还能有许多近距离接触,自从逆转阴阳变成女儿身,杨广对她是越发的保持距离,反而比之前疏远了甚多。

    不过这苦涩却是有口难言,太监们还是把小鲤子当成励志模板来看待。

    在太监们练功的监栏园,在许多杨广不知道的地方,此时正有无数的小太监,在刻苦修炼着葵花宝典。

    他们不为了突破宗师、扬名立万,也不为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只为了能够阴阳逆转改变性别。

    不求和小鲤子一样位高权重,只求能补充进杨广的后宫,哪怕是当个宫女端茶递水,只要能亲近杨广,那都是极好的!

    ……

    话分两头说,马公公这边暂且不表,另一边的杨广却是只能暂时放下失踪的马公公一批无垢军,跟着农部官员来到了高产粮种的试验田,见到了系统出品的高产粮种成熟后的样子。

    这天的试验田上,杨广一身龙纹黄袍,裤腿却挽到了膝盖,肩上还扛着一把锄头,赤脚踩在土地上。

    郁郁葱葱的稻田,吹过沉甸甸的稻穗,发出刷拉拉的声音,而一身龙袍的杨广就扛着锄头站在一片耀眼的金黄色之中,摒除了帝王霸气反而显得格外质朴,脸上透着一抹人性光辉。

    “咔!”

    “好了好了,画完了,陛下快上来!”随着一声喊停,杨广的周围突然冒出了一堆人嘘寒问暖。

    一名小太监满脸恭敬地趴跪在地上,躬起的背四平八稳,随后杨广在几个官员和太监的搀扶下一屁-股坐在了上面。

    两个貌美的宫女跪在杨广面前,将杨广沾满了土屑的赤脚轻柔地抬起,放在了她们干净整洁的素白色襦裙上,随后宫女再从怀里拿出尚带着体温的柔顺丝绸,将杨广的大脚仔细的擦拭干净,再替杨广穿上鞋袜,一套流程自然而顺畅。

    而杨广则一边捏了捏小宫女的俏脸,一边在心中狠狠唾弃这践踏人权的该死的封建糟粕。

    真是太腐朽人了!

    杨广正谴责封建帝制的糖衣炮弹毁人斗志的时候,农部的一个官员则拿着一副画,一溜烟地跑了过来,恭敬地请示道:

    “陛下,这是花间派画师画出来的最终稿,这个周的大隋报便用您的这副辛勤耕耘图当做封面宣传画,用来宣扬高产粮种以向全国推广,您看如何?”

    “可。”杨广看了看那副画,有些敷衍地说道。

    看着被那官员通知后满脸兴奋的花间派画师,杨广心中却是暗自摇头,这幅画虽然画的相貌和现在的自己一般无二,但自己发自灵魂的帅气,却连十分之一都没有描绘出来。

    嗯,就是这样,只能说是一般罢了。

    杨广这一番做作姿态,都是为了摆样子来宣传高产粮种,实际上却是连高产粮到底长什么样都还没见过。

    “这高产粮种莫非就是水稻模样?可朕看这稻谷的样子,顶多算是茂盛一点,根本没有你们奏折里说的那么夸张。”

    杨广站起身来质疑道,灵魂宫女的一番仔细清理后,他又变得一尘不染起来,原本威武霸道的帝王气质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旁边紧跟着杨广的农部官员急忙解释道:“陛下请稍安勿躁,这高产粮种表面普通,实则暗藏玄机。”

    一边说着,他一边挥手示意,让另一名农部官员下到田内,随便挑了一棵后,便一把握住了那看似普通的稻杆。

    “这高产粮种的上半部分和水稻一模一样,但其下面的根茎部却是另有乾坤,上有几十个粮囊。”

    稻田内的官员一把将水稻拽了起来,而在其底下,则是一连串的根茎,根茎上则挂着几十个囊状果实,每一个囊状果实都有拳头大小。

    捏开一个根茎上的囊状果实,顿时其中白花花的稻米倾泻而出,竟然连皮都没有。

    “这囊内却全是稻米,并且是已经去了皮的天然稻米,直接便可以用来煮饭和研磨加工,极其便利。

    而统计其产量,单棵产量较水稻高了刚好一百倍,并且并不过多消耗土地肥力,十分神奇,臣等亦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说是天佑我大隋,才为陛下降下这等神物。

    至此,倘若普及在大隋顺利,大隋的粮食库存在明年会翻起码十倍!”

    杨广身旁的农部官员满脸狂热和激动,虽然粮种不是他们找来的,但却是他们种出来的呀!

    并且在推广全国后,可预计的隋国粮库库存必然增加百倍,他们农部对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绝对会大大升官,甚至说不定借此可以名留青史!

    杨广看着这高产粮种满意的点点头,系统出品就是给力,虽然有点不科学,但是这个世界的武学层次都已经到了破碎虚空,还扯什么科学。

    “甚合朕意,后面的推广也务必要快,争取下一季,便能保证整个大隋再无饥饉。

    朕每看到大隋百姓受苦受难,忍饥挨饿,朕心中便生生作痛,恨不得以身代百姓!”

    “臣遵旨,陛下圣明仁义,乃大隋之福也。”农部官员躬身行礼道。

    于是,三天后,高产粮种开始由衙门公平发放,每家每户按人头和年龄定量,不多也不少。

    而随着两天前的大隋报宣传,百姓们早早知道了高产粮种的存在,更是被杨广亲自操刀的那篇名为《震惊,为让百姓吃饱,皇上竟咬牙在泥浆中打滚!》的鸡汤软文给洗脑。

    一个个纯洁而见识少的百姓们,恨不得让全家都上阵,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一齐来种植这高产粮种,只为能替杨广这不辞辛劳、心系百姓的明君尽一份力。

    民间杨广的名声和风评,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而某个报纸上辛勤劳作的身影,却在寝宫内被几个小宫女的小手轻柔按·摩着,舒坦的一塌糊涂。

    “唉,寂寞吧~”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