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一语能得天子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这回答也很平正,不讲什么正宗大王已经出继给了别人,只说父子情深。反正现在嘉庆刚生了儿子,正在兴头上,讲父子情深是最不会犯错误的答复。

    “狐死首丘,人复何言?”旁边的戴衢亨轻声的答了一句。(以礼部侍郎在军机处学习行走)

    这位是状元出身,而且又是闻名的孝子,一开始不知道那片子是写的什么。现在嘉庆开口问了,就知道是纯宗请求追封本生祖父的那片。虽然这是托津处理的,但是他们其他人也都看过,不会有遗漏。

    嘉庆听了转过头,看了看窗外,夏日里的圆明园远比燕京城内凉爽,按理说是不应该顾虑纱窗外的热流。但是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几百双眼睛看着,自然就有小太监要过来合上遮帘。嘉庆轻哼了一声,示意不用,殿内复有安静了下来。

    “治道最先安万姓……”坐在一旁的朱珪突然吟了一句。

    其他人莫名其妙,这在讨论着李王追封本生祖父的事情,你突然说一句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安抚百姓是个什么意思?莫非朱珪你已经老糊涂了?

    “朱师傅……”嘉庆却面露温情,对朱珪报以微笑。

    “李王叔祖父,先以有谥庄献,既为本生祖父,便交礼部议叙。”嘉庆决定以下。

    原本尚在两可之间的问题,仅仅因为朱珪的一句话,就使嘉庆下定了决心,诸位大臣虽然知道朱珪在嘉庆的心中分量颇重,但没想到这般轻易。而且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系,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联系,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事便按下不表,偌大的帝国一天的事情不知道多少,还有其他要务需要继续处理。等到退出殿阁,戴衢亨既是汉人而且他的老师,已经病殁于台湾阵中的黄轩,乃是当年朱珪巡按乡试时点中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戴衢亨是朱珪的徒孙。这种科举关系,延伸到了现实生活。

    “还请中堂不吝赐教。”戴衢亨完全是以晚辈的身份求问,身段放的很低。

    “周祭回京倏暮春,清明候届益悲辛。

    上陵敷土心弥切,策骑随銮迹已陈。

    治道最先安万姓,人生至痛失双亲。

    抚绥未协邪酋炽,东望云山挥泪频。

    御制《三月初八日起跸作》。”

    朱珪慢悠悠的吟了这么一首诗,前前后后出殿的大臣这才纷纷想起,这是嘉庆想到他那位已经去世的母亲,乾隆皇帝的令妃的诗句。

    而那句“治道最先安万姓”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后面那句“人生至痛失双亲”,朱珪一句话就提点了嘉庆。

    真真是嘉庆的朱师傅,嘉庆的一言一行记得清清楚楚,嘉庆的脾性摸得透透彻彻。

    “那中堂是?”戴衢亨还有一事不明白,朱珪就算记得嘉庆的所有,那他是怎么断定嘉庆心里已经有答应的念头了呢。

    朱珪笑而不语,指了指嘉庆看向窗外的同方向。戴衢亨朝那里望去,那是圆明园的东略偏北的方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