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广开土王大碑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碑文为汉字,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为方严厚重的隶书,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是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好太王碑》:“此碑书风古朴方整,有篆书遗意,惜字迹多风化剥蚀。”

    而且巧得很,别人去找还真不一定能找到,洪景来去找还真就一找一个准。因为洪景来记得很清楚广开土王碑在未来的集安市,这位置真就是在XX江边,就和朝鲜隔河相望。

    和以前说的一样,尤其是XX江和长白山这一代,朝鲜的采参夫自由来去,都快和自己家一样了。以至于发生采参夫越界伤人的事件,引发两国之间的纠纷。

    甚至如果没记错,这地方的名字还挺朴实,不是叫大平沟就是叫大板沟,反正不是什么怀仁县或者桓州之类的。

    由于满清特殊的保护所谓“龙兴之地”的政策,带清对东北东部进行长时间的封禁。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正式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将今新宾汪清门、通化县英额布以东的辽阔地域列入禁区,今集安便在其封禁之内。

    也就说这地方现在是彻彻底底的荒野!虽然可能有“野人”吧,但是绝对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人类聚落存在。只有朝鲜这边采参夫的营地和部分东北少数民族的小定居点而已。

    不知道广开土王碑在哪儿的人,那直接白瞎。知道广开土王碑的人,你有本事能先犯带清的边禁,然后又从数千乃至上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里生存下来,找到这块碑?

    而洪景来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只肖吩咐一句林尚沃,让他命令那些私下里早就和湾商勾搭在一起,私采东北野山参的采参夫去大平沟找一下这块石碑就得了。

    还不怕找不到,就算在荒地里,这草长的再高也就一米多吧,可这块碑高将近七米,就那么直愣愣的杵在地里。不然也不会集安这边刚设立行政机构,就被人发现了。

    因为太显眼了呗!

    弄上这么一份拓本,不信那些玩考据学和金石学的大佬不喜欢。这可是全世界仅存的一份史料,你就算翻遍故纸堆,都找不到第二件。

    既然有所目标,那也就不废话了。紧赶慢赶的,洪景来当时就快马传信给林尚沃,让他去吩咐湾商所属的采参夫们,给广开土王碑弄一份拓本。而且又不是要弄的多精美,只要用石灰稍稍勾补一番,大致拓印即可。

    历史上早期的拓本就是这么弄来的,找个八九岁能明白事的孩子去弄都能行。

    等拓本在使节团到达义州,送到洪景来手里时,林尚沃还稀奇呢。一是稀奇洪景来怎么知道那山沟里有那么大一座石碑,二是稀奇这么一个拓本也能做礼物拿去送人?

    洪景来直接敷衍了他一句读书人的事,你不懂!

    现在展开这多达十几幅的拓本,洪景来两眼冒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