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孵化基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试验材料。

    “岸然,你也看到了,刚才的实验失败了。”

    “钱教授,我也是理工生,知道试验哪有不失败的,至少我们也不是没有收获,多尝试,总会找到正确的方法。”

    钱俊杰摇摇头,说道:“王总,不是我哭穷,这样的实验进行不了几次了,这次连着我们工作人员的津贴都搭上去了,没钱了。”

    王岸然一听乐了,在票子面前,钱教授也不得不低头啊,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想着自己投钱吗?没问题啊。

    “钱教授,这样一次试验要花多少钱?”

    钱俊杰递上一个清单,对王岸然说道:“主要就是材料费,刚才你也看到了,拉升用的籽晶是用特殊的化学气相法制造的,我们国家还没办法生产,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这一块籽晶就得60万,再加上一些化学耗材,整个试验过程的花费就得0万以上。”

    对于这个年代的中国来说,八十万可不是小数目。

    这还是攻克人家淘汰了的6英寸硅锭生产。

    钱教授又说道:“王总,你也看到了,这只是拉伸试验,还没有进行到定向和适量的n型或者p型掺杂,虽然我们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不过预估,这样的试验至少要进行一百多次。”

    王岸然眉头微皱,一百多次,也就八千多万,自己出这笔钱没有问题,可这笔钱总得有个说法。

    “你想要什么说法?”

    “华芯科技要求得到六成知识产权的权益,剩下的四成由科院和研究团队分配。”

    “这个我做不了主,但我想,科院应该会同意的……”

    对王岸然来说,六英寸的晶圆技术也是鸡肋般的存在,国外已经大部分淘汰了,现在是八英寸的天下,再过几年,tel将全面转向12英寸晶圆的生产。

    要知道越大直径的晶圆,意味着在同一块晶片上,可以集成的芯片越多,生产成本越是低廉,这是趋势。

    现在国内的状况是,科研单位普遍经费不足,在相应基础科目上的研究自然跟不上,华芯科技要做的就是在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架一道桥梁,产研结合也是未来的方向。

    “岸然,这八千万也不是一次要投这么多,说不定五十次就能获得成功!”

    王岸然说道:“钱教授,不光是6英寸,英寸和12英寸你们也要进行攻关,这个您把预算报给我,我亲自给你审批。”

    回到公司后,王岸然细细列了一个表格,从晶圆生产,掺杂,半导体材料,高纯度酸碱溶剂,薄膜工艺,晶片处理,污染控制,烘培刻蚀,金属沉淀,离子注入等十四个种类,八十多个研究课题。

    其中或以资助研究,或以合作开发,又或以华芯科技为主导,寻求高校或者研究机构技术合作。

    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王岸然自言自语。

    “八十多个课题,即便有十分之一成功了,也可以给国家的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凭添一份助力吧。”

    美国的半导体行业为什么那么兴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美国,有非常成熟的半导体研发环境。

    而在中国,你就是买一块晶片研究,都难度极大。

    这就是区别。

    华芯科技一枝独秀改变不了国家的现状,王岸然以为,在给基础研究加把力的同时,也是时候,建立一个半导体企业孵化基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