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儒冠多误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脑子进水了!”

    张信越说越生气,把桌子拍的“砰砰”响。

    “难怪大人您一回来就发火,朝廷这个劳民伤财的命令,下的也是够无聊的。”

    “周朝的时候,咱们北平好像是叫蒯城吧。周朝时候确实人迹罕至,咱北平城是从秦汉时期才开始正式围城建制的,秦汉时候叫过燕都、燕京之类的。”

    “在下就不明白了,这凡事都要回到周朝,能起个什么作用?”

    “周朝鼎盛时期距离咱大明朝,少说也有快两千年了吧,时代在发展,局势在进步,朝廷不鼓励百姓们向前看,咋个还鼓励大家学习倒退?”

    “恢复井田制,也难为圣上的顾命大臣方孝孺能想出这种招,重新划分丈量土地,重新分配每户耕种,重新界定百姓居住场所,这想起来就能折腾死个人,于现实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让百姓和贵族放弃原来的家园和耕地营生,重新按朝廷规定划分的地域居住和耕种,劳民伤财,朝廷又能多得到什么?”

    江芜茗也想和张信一样,对朝廷这班文臣出的昏招,骂句大傻子二愣子,想起自己如今顶着六品百户的身份,就又忍住了。

    “大兄弟,如今圣上身边三大红人,方孝孺这复古的迂腐劲儿,你这下算是见识到了,绝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另外那两个大红人,齐泰和黄子澄,也是两个奇葩。”

    “不瞒你说,老哥我和张昺谢贵三个,来北平阜新履职前,齐泰和黄子澄把我们仨叫去圣上跟前,给下了一道密令。”

    “什么?大人,密令?一品顾命大臣也喜欢搞神叨叨的这套?”江芜茗心中小鹿乱撞,似乎就要触及到金銮殿的机密了。

    “说起来都能笑死个人,他两人说,你们三个去北平,明面上是接管燕王手中所有的北平兵权和财权,接管北平一切政务,实际上,只有一个核心任务。”

    “监视燕王动向。”

    “发现燕王谋反或者枉法迹象,立即上报朝廷,圣上自有圣裁。”

    “这就是老哥我来北平的任务。”

    张信自我解嘲的笑了笑。

    “老哥我二十岁世袭了父亲张兴永宁卫的指挥佥事,分管屯田和练兵两大块公务,活了三十七年,头一回领了个这么样的差事。”

    “呵呵,监视燕王,我张信,现如今,就是个密探!”张信气不打一处来,索性摘下了头上戴的梁冠,往桌上一扔,大有撂挑子不想干了的意味。

    “张昺和谢贵两人一合计,要咋个监视燕王动向?咱仨又不好明目张胆的搬进燕王府,和他老人家同吃同睡。”

    “无奈之下,张昺只好办了个布政令,除了王妃从徐府老家带来的几个人没动之外,替换了燕王府中所有的丫鬟杂役长工,让这些奴仆每日监视王爷王妃,汇报动向,我们仨再挑一些值得一看的消息,向应天金銮殿汇报。”

    “要求汇报这些个鸡毛蒜皮的消息也就算了,咱也忍了,在其位谋其政,圣上有令不得不从,圣上有自己的担心和忌惮,咱也能理解,安排了上百双眼睛盯着燕王府那块弹丸之地。”

    “不怕兄弟你笑话,现在燕王每天吃几碗饭喝几口茶,老哥我都一清二楚。”

    “今天朝廷又来这么一出命令,这是让大明朝集体穿越回到两千年前的周朝吗?一切民生和政务都回到周朝,是周朝的饭特别好吃,还是周朝当官特别气派?”

    “实行井田制,推行严格管控土地耕种的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和贵族只有耕种权没有占有支配权,每块地多大,百姓怎么种,要怎么住,都给全约定死了,不得变通。这田间地头,一百亩一块地的集中耕种,和几十亩一块地的自由耕种,土地有没有多出来,收成也不会多一颗粮食,这折腾来折腾去,有意思不,是好玩是吧?”

    “大人所言极是,这不仅迂腐而且食古不化的文臣当权,置民间疾苦而不顾,净捣鼓一些没有用的事情,确实也太无聊了。”江芜茗很同情张信,身为朝廷命官,每天执行的都是些脑残的命令,换成谁都会气闷吧。

    “兄弟,老哥当官这十来年,现在官至北平都指挥使,算是正二品,说起来比以前在永宁卫当指挥佥事的正三品,算是向上走了一大步。”

    “可自打老哥来到了这北平,主要任务是监视燕王府弹丸之地的吃喝拉撒睡,当密探。现在又多了两项更无聊的差事,更换门牌更换路牌,当泥水匠;还有丈量土地分割成块,切豆腐。”

    “让老哥跟着朝廷这么一群傻子干活,别提有多郁闷了!”张信双手托腮,眉头紧锁,一脸愁容。

    江芜茗见时机成熟,问出那个心中蓄意已久的问题:“大人你觉得,和被迂腐弄权不懂治国文臣把持的朝廷想比,燕王为人怎么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