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方家庄现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牵着三娘的玉手,方承志觉得特别心安,自己还有三娘。

    “三娘,我们吃过饭就回方家庄看看。”

    “嗯,一切都听官人的。”

    老丈人庞籍和司马光早就在大半个月前返回任职的河东路了,据说西夏那边又紧张了,西夏在不断地挑衅边关。

    他们走的时候方承志刚刚脱离生命危险,期间还有信件来往,老丈人让他低调一点,夹着尾巴做人。

    饭后,他们赶往方家庄,此时已是四月份,到处是鸟语花香,城外的小麦在微风中起伏好似绿色的波浪,心情大畅。

    方家庄三十户人家,一百六十来人,这样的小庄子在汴京城外这样的小庄子比较少,更多的都是数千亩地,上千口人的大庄。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所以宋朝的土地兼并很严重,但是宋朝非常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对于流民还有当兵等方式养活,所以境内虽然起义很多,但都不能动摇大宋的根本。

    方家庄的五百多亩地都是他们家的,庄子上的这些人都是他们家佃户,平时除了种地外还会做一些手工活或者到汴京城打工赚钱。

    在天子脚下百姓们都活的比较富裕,就连方家庄的百姓也能买两件丝绸的衣裳,十天半月也能买点肉吃。

    方承志此时被士大夫们集体排斥,他也彻底被他们激怒了,自己不但要和他们斗,还要和他们斗到底。

    士大夫为什么能呼风唤雨?肆无忌惮?

    就是他们掌控了舆论,他们把控整个国家的从上到下的话语权,想要和他们斗,只能和他们争夺话语权,他们不是喜欢用道德治人嘛,那就用舆论和道德去限制他们。

    正好他被他们选择性遗忘了,也没有差遣,在家闲着没事做,就在汴京和他们斗斗法,他不相信自己脑海有无数的资料和见识,还斗不过他们?

    他们在庄子里游荡了一圈,庄子里都是老弱妇女,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村子里的壮劳力几乎都去打工了,大部分都是在汴河上装卸或者当纤夫。

    来到田地巡视了一圈,这里距离汴河不远是上好的水田,大平原的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麦田十分壮观。

    回到家中他就开始画设计图,不止要修建房屋,还要盖手工作坊,现在的建筑都是木质建筑,再考虑到他的仇家非常多,说不定人家就会报复。

    砖,早在上千年前就有了,秦砖汉瓦就是代名词,宋朝的手工业发展十分快速,就连烧砖几乎也和清末民初没什么两样。

    不只是烧砖,整个社会自宋朝以后的明清都是衰落的,宋朝和民国时期、解放初期除了没有工业的东西外,其他的毫不逊色。

    但是人们对于树木没有什么保护意识,树木到处都是随意砍伐,烧砖却需要人工和运输成本,所以用砖石盖房子那价格比用普通木材高出两三倍。

    即使如此,方承志依旧决定用砖石修建,毕竟这是关系到自己生命的大本营,必须要稳妥坚固,不说阻挡大部队,最少不能让几个小毛贼恣意纵横吧!

    土地是自己的不用花钱,只要给百姓安排好工作就能随便盖,最主要的砖瓦、白石灰、糯米等物,隔壁村子就有一个砖窑,糯米这玩意还需要大量收购。

    “看来还是要找一个专业的施工队才行,这一番算下来少说要数千贯,都能在汴京买套两进的院子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