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宋朝的官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我已经没事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觉得身子发软无力,扭扭腰,小声道:

    “我怕那个人会做出让你为难的事情。”

    方承志神清气爽,笑道:

    “嘿嘿,咱不怕,就算有什么事我也能解决,相信我。”

    “嗯!”

    “娘子,你看我身体都彻底好了,今晚咱们谈谈人生吧。”

    三娘捂着通红诱人的脸颊,摇摇头:

    “不行,老神仙说你不能行房事。”

    方承志心中大骂这个老家伙,太坏了,自己都好了,竟然还不能跟自己媳妇睡觉,还有天理吗?

    方承志心急火燎,急忙问道:

    “那老头说什么时候才行?”

    三娘摇头道:“没有,老神仙说要看身体的具体情况。”

    我擦,这个老梆子,这不是敲诈吗?

    这是拿捏我啊!难道我还不能睡自己媳妇了?

    喵了个咪的。

    次日。

    今天是宣布新科进士差遣的日子,宋朝的管制非常复杂,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这是因为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官员做出的平衡之术。

    大致的来说,宋朝的文官可以分成:官、职、差遣。

    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如仆射、尚书、郎中、中书舍人等只作为官员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称为寄禄官。

    比如方承志进士之后被授予的太学博士,就是官,这个官没有职位,就是算工资的。

    职,也称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在馆阁中实际任职的称为馆职。

    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员所带的修撰、直阁等较低的“职”,称为贴职,除宋初外并不实任其职,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

    比如方承志的老丈人庞籍此时就是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就是从二品的职,大学士就是馆阁的最高荣誉称呼了。

    差遣,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也称“职事官”,“差遣”本身无品级,以“官(寄禄官)”定品。

    除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国防部长)、副使、翰林学士(皇帝顾问、参谋)等外,“差遣”职务名称前通常都带有“判、知、同、提举、提点、管勾(干)”等字,如判尚书省事、知府等。

    除此之外还有勋、爵,不过一般都是授予老臣或者死后追封。

    比如:护军、上护军、柱国、上柱国之类的都是勋。

    比如:开国男、子、伯、侯、县公、郡公、嗣王、郡王、国公、亲王之类的都是爵。

    赵匡胤这么搞就是为了不让官员手里的权力太大,官员直接互相掣肘制衡,虽然确实有效却也造成了效率低下、官员众多、拿钱不干活等等后果。

    今天他们就要去吏部大院听从皇帝对自己的差遣,官是拿工资的职业评级,职是你的荣誉称号,差遣才是宋朝官员真正的职位。

    向他们这种新科进士按照惯例,一甲三名留在汴京进入某个馆阁,过两年就升迁,再过两年就能人一任知州或者通判。

    方承志这种乙等的就要外放,基本上都是到某地任一个八品左右的小官,干的好两三年之后就会升迁做一任知县或者其他。

    进士名次更靠后的比他们差一点,但也基本上没什么两样,在宋朝有了进士出身升官那是相当快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