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微服私访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刚才曾巩讲的节源理财颇有道理。”

    苏轼上台扫视台下那无数灼灼目光中的期望,他露出洁白的牙齿笑道:

    “学生苏轼,不过弱冠之龄,不能与诸位同窗相提并论,并无学说宣扬,唯有一诗送与诸位。”

    “吁~”

    “我们不要诗词,我们要讲学。”

    “讲学有什么意思,苏大才子做的诗词那是一绝。”

    不少百姓大失所望,他们还想见识一下传说中苏轼大才子的学问呢,现在看来是没戏了,苏轼不理会他人的想法,下笔如龙。

    他确实太年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儒家思想,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许多凭空就生出人生经历,没有人生经历感悟哪里来的思想学说?

    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苏轼年纪轻轻能有这种领悟已经实属难得,像前面的状元榜眼还是被名利所困呐。

    一首写完,手里的毛笔一扔,苏轼大袖一甩就走下台,算是小小的耍了一把帅。

    马上就有太学士子举着苏轼的文章展示,有人大声朗读:

    “临池妙墨出元常,

    相国寺里讲学忙。

    吟看屡曾惊宰相,

    断弦何必试苏郎。”

    周围的士子一阵失声,这苏轼胆子够大、性情古怪啊。

    场外的老百姓不懂诗中何意,只急的抓耳挠腮,好在汴京读书人很多,他们讲解其中之意,百姓纷纷赞叹苏轼的洒脱。

    赵祯一看忍不住失笑,这个苏轼这是自嘲还是群嘲?

    不过曹皇后却很喜欢苏轼的诗词,可以说苏轼的诗词在皇宫非常有市场,贵妃宫女们无一不喜欢。

    陈琳看出了皇后对苏轼墨宝的喜爱,他使了一个眼神,身后一个小太监马上领会了其中的意味,悄悄退了出去,赵祯和包拯都发现了他们的小动作,却没有表示什么。

    “陛下,臣看来让士子们讲学没有意义,就如苏轼这般不过是吟诗作词算什么讲学,还是撤了讲学的命令吧。”

    包拯又抓住机会苦苦相劝,他看到外面那越来越多的人群就有些担心,这么多人,万一出事就麻烦了。

    “包爱卿勿要再言,包爱卿也是从学子一步步走来,怎么不能领会学子的苦楚呢?静观其变即可。”

    包拯无奈,他觉得自己有些势单力薄,应该找外援,所以他起身道:

    “陛下,人越来愈多,臣去调遣开封府差役前来维护秩序,告退了。”

    “嗯,去吧去吧。”

    看着包拯瘦小但是却笔直的背影消失在视线,赵祯松了一口气,朝里的这些大臣真的太牛了,自己面对他们总感觉有心无力。

    “官家、皇后,现在上场的就是欧阳相公和文相公都称赞的张载,本来这次讲学是专门给他准备的,没想到却被欧阳相公临时更改,这才有了今天的盛况。”

    陈琳在一旁给皇帝讲解,赵祯点头,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听说过张载的名号,欧阳修极力推荐他的学问,之后不断有人提到张载的学问。

    赵祯兴趣盎然的点点头,今天难得出来放松一次,他心情很好,可惜不能带着张贵妃一同出来。

    “嗯,一直耳闻他的才名,今日正好看看是否如同诸位爱卿说的那样才华横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