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青元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助成长。

    在地上聚水为川,于空中聚元为云,促进灵机的循环。

    青藤也能够在旁有所得益,而元青还特地取整个青元山大大小小的灵脉一丝灵机,相互勾连,以此化作一份青元图景。

    即使元青不在,青元图景也可以让青漫实时了解青元山有何异动,更方便管理。

    除了将整个青元山的灵机循环调整完善外,元青还在此之上特意以修为凝聚法禁,勾连地脉,在青元山形成薄雾幻境。

    薄雾幻境消耗不大,且自带迷障之术,虽然仅能阻挡一下略通修行的先天生灵,但这也足够了。

    接下来,元青又将先天生灵从零开始到天神之境的修炼法,大致推演出来。

    先天神魔传承先天大道,又承接先天权柄,自然是从凝聚道种的天神之境开始修炼。

    但是,先天生灵想要修炼,还要先学会悟道才行。

    达到悟道的道境也不能空谈,还要先有足够的基础,躯体和元灵是重中之重。

    先天生灵的基础修炼于是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在于更好地吸收元气,将其精炼为法力,促进自身躯体的成长,壮大自身的元灵。

    第二步就是,等到元灵壮大到能够敏锐察觉天地间元气的微小变化时,就能逐渐领悟天地间的大道,进入道境,此时躯体中法力就能自生变化,带上道韵,而躯体也渐渐被自身法力淬炼。

    道境领悟足够,躯体渐渐亲和大道,成就人形道体,就能说逐渐进入天神之境。

    其中的诀窍在于,进入道境是否够深刻,决定了其道体是否完善,是否足够亲和大道。

    这样就成了后天神魔,相比于先天神魔,可以说底蕴严重不足。

    接下来就类似于先天神魔的修炼,领悟大道,积累道意,凝聚大道本源,种下道种。

    但这种最难的就是这一步,大道本源要足够明确才行。

    但是自己悟道的先天生灵耗费漫长时光,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大道究竟偏向哪一方面,层次如何。

    不知自己领悟的大道偏向哪方,前景道途就不明确,难有进步。

    而本源凝聚太少,则前途堪忧,本源凝聚太多,则进步艰难;更加糟糕的是,如果本源不纯粹,还得花大量时间纯粹本源。

    因为不是谁都能像玄易一样在万道亲和之下,能在凝聚道种时将所有大道大概地统一起来。

    这当中就别提悟道本就艰难的坎坷了。

    于是先天神魔们在创造自身种族的人皇时代之时,就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在族中立下自身神像。

    神像带着先天神魔刻意留存的自身道韵,这样族人自然就观想神像,以神像道韵为引,快速进入悟道之境。

    这样就避免了所悟之道太过杂乱的情况,而且这样一来,族人的修炼自然是传承有序,进步明显,极为有利于批量产生中坚的高手。

    而且即使是后来加入族群的,也能以神像为基础逆转自身躯体,同化为一族。

    神像法往上,先天神魔当然也可以亲自将自身道韵提点族人。

    这样,先天神魔稍微偏向一点,族中自然就分出了等级秩序。

    若是有天才修炼进境极快,又有神之亲睐,那么说不定还能被族神赐下逆反先天之法,成为先天神魔。

    当然这种天才大多数也成为了族神的属神,最终也无法超越自己的主神。

    神像法虽然对于族群有利,但是对于先天生灵来说,一旦如此做,那就很难走出族神之道,始终都会在这里面打转。

    如今洪荒形势,此代出世的先天神魔如此之多,都觉得竞争压力颇大。

    就更别提在先天神魔手里当着工具人的先天生灵了,能够得到修炼法都是幸运,已无法再多求什么。

    元青对于种族之道没什么兴趣,也不想让青漫走上跟他完全一样的道途,那太浪费。

    所以对于青漫,除了第一次用了造化道韵点化增长生机灵性外,之后就只是说如何悟道。

    不传具体的道韵法门,让其自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