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命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祸福。

    栾德芳高兴的办理手续期间,哥延根大学莱西教授同样搭上去老美的船。

    虽然没有了引荐证明人和接收人,栾德芳依然成功的转学到哥丁根大学,整个学校人心惶恐,上课的气氛已经极不正常,不过他作为华人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爷爷,这是为什么呀?”

    “莱西教授有犹人血统,小胡子不喜欢他们,正在到处抓人,不逃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嗯,这一段历史我知道,当时确实非常疯狂,到处抓人,杀人;

    那个时候,整个世界都不正常,德国,RB的****无限放大;

    为了抢劫更多的市场和资源,整个世界像燃烧的炸药,随时都准备战争。

    个人在那个时候,确实太过渺小。”

    栾青松听过栾德芳关于西方发达国家兴衰的课程。

    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起来还算有些水平。

    知道在西方历史上,太过黑暗的事件多不胜数,因为利益或者理念的不同,杀人的事件层出不穷,那个时候,根本不会有人提什么民主之类的话。

    其实,民主的话是苏联真正提出来的。

    栾德芳说道:“没有去哥延根大学读书,心中虽然遗憾,不过也没有办法,继续在柏林大学一边读书也不错,一边研究自己喜欢的数学,时局的变化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因为,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件暴发,鬼子全面入侵,我们这些热血学生响应校长的号召,收拾好书本,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参战。

    当年那个口号喊得多么壮烈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8月初,栾德芳回到国内后,谷家老三感觉有愧于老乡,直接让栾德芳在中央军官学校渡金,因为这是校长亲信培养基础,谷家老三也希望栾德芳成为校长的嫡系。

    在中央军官学校呆了一个月,1937年8月鬼子向沪海大举进攻。随着战争的不断加剧,鬼子的总兵力达到50多万。校长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地方部队参战。

    整个部队总数合计起来差不多有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战略,整个战役被称为淞沪会战。由于武器落后以及不足,至少死了几十万人,其实根本没有准确的数据,据说,每隔几天,一个潘号的部队上了前线参战。

    至于有多少活着回来,根本没有准确的统计,可惜呀,这场大战差点把中央军的精锐打光,城市更是不断沦陷,平头老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爷爷,你参战了吗?”

    “我虽然上了前线,幸运的没有受伤,战役结束后被谷家老三调到西北做了他的秘书。1940年我回家探亲,你大伯已经两岁,随后我又上了战场,留下你奶奶一个在家,1942年,我把你奶奶和你大伯接过长安,长安那个时候也不太平,经常挨小鬼子的飞机轰炸,每次听到有飞机来,警报声一响起就要躲进防空洞。

    1945年鬼子战败投降,我跟随谷家老三到金陵任职,你奶奶才算是过上正常安稳的生活,可没曾想我们有几百万部队居然战败了,面对失败的命运,大家都准备逃跑。”

    “爷爷,你为什么不参加红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