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制造效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海也知道老美在通信行业的领导地位非常之大。

    硬件方面,芯片以英特儿公司和AMD为技术的领导者和垄断者,软件方面以温到死公司的温9.5为技术的研发者和垄断者,完全占据着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市场和话语权。

    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了3G信息时代,在移动电子产业又产生几个大霸主,烂平果公司的OIS系统和谷狗的安卓系统,成为整个手机产业和标准制定者和技术垄断方。

    芯片方面完全由高通公司说了算。在两个产业不管那家高科技公司,使用任何技术都得他们专利,否则,根本玩不转。

    也许有人说,华为的芯片同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可你知道每年要向高通上交多少专利费用吗?

    你能够生产核心的芯片吗?

    不能!

    因为,没有最先进的EUV光刻机,这种光刻机只有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用一句话粗俗的话来说,全世界只此一家,还TM的别无分号,你有钱也找不到地方买。

    所有的国产芯片,包括华为在内,华夏的芯片产业,根本没有硬件的支持。

    最多只是自己设计,请人代工,如果你想研究光刻机,一是你没有时间去研究,要知道硬件的研究时间比软件的时间要漫长得多。

    二是这里需要的人才和资金海了去啦,资金咱们不差钱,问题是人才的培养才是最难得的,这么高端的硬件设备,咱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端的设备是什么样?

    只知道概念,想要从头研发,比登月难度要大得多。

    据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波音的一位工程师发现并提出学习曲线效应。当一家工厂累计生产飞机的数量不断地上升,飞机的制造成本反而在不断地下降。学习曲线的数学公式是Y=a*X^b。Y是累计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a是第一批产品的生产成本,X是累计生产产品的总数,b是负数,且b的绝对值越大,意味着学习曲线进步的速度就越快。

    举例来说,假定在一家飞机制造工厂中,第1架飞机的制造成本为1亿美元,第2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就可下降到为0.8亿美元,到第4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就会再下降到为0.64亿美元。

    随着这家工厂累计生产飞机的数量每翻倍一次,则单架飞机的制造成本便会在前一个基础上又下降20%。事实上,“学习曲线”不止在飞机制造行业中管用,同样适用于芯片制造行业。

    所以,若有一家芯片制造厂商,具备了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且累计生产的芯片数量比同行中的其他厂商都多的话。

    则这家芯片制造厂商在市场中就理应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比如,前不久各家媒体都报道过。

    几十年后,四星公司旗下的芯片制造部门从四星分立出来后,有意和台电争抢市场份额,这或许就是学习曲线使四星非这么干不可。

    当然,台积电本已经站上代工行业老大的位置,暂时无人憾动。

    科技发展越快,电子行业对芯片的需求量不仅在持续地增长,还是海量的,这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