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一辈的告别,新一辈的成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至于云儿长大后会怎么样,便让云儿自己选择吧。”王氏如此想道。

    另一边,刘辩经过连续十数日赶路,终于赶回了弘农城。

    此时荀攸早已经从河东郡赶回,皇甫嵩之子汉阳太守皇甫元也早早从凉州返回,守在父亲身边,尽着最后的孝顺。其余还有卢植、杨彪、朱儁这些汉室的老臣也都陪在皇甫嵩身边。

    刘辩赶回时,皇甫嵩往日魁梧的身躯已经变得消瘦,脸上的皱纹也已经多的不成样子,皮肤上有些一些白色的斑点,眼窝更是深深地凹陷下去,似乎真的已经油尽灯枯。

    皇甫嵩此时已经几乎不能言语,刘辩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皇甫嵩牙缝中挤出“王上”两个字,其他一概听不清楚,但多半是一些临终前的嘱咐。

    刘辩瞧着曾经跨马扬刀,征战沙场的老将竟变成这般模样,眼睛一酸,泪水不禁流了下来,他跪在皇甫嵩榻前,哭道:“师,寡人知矣,寡人知矣,寡人定将这大汉重新振兴。师也要养好身体,看到寡人的那一天。”

    皇甫嵩闻言身体轻轻抽搐了一下,脸上表情有些悲伤,似乎有些激动,而后眼角留下一行泪水,张开有些干瘪的嘴唇,费力地吐出一句话:“某相信王上,只是某不行矣。”

    这一句,刘辩听得非常清楚,屋内的众人也听得非常清楚,看皇甫嵩状态要比方才好了一些。

    只是屋内的一些年岁大者,如杨彪、朱儁、卢植、荀攸、华歆等人却是不住地摇着头,刘辩与卢植两人更是哭了起来,几人皆知皇甫嵩这是回光返照,而他的大限已经到了。

    只有皇甫元一人对皇甫嵩情况突然“好转”感到开心。

    随后,刘辩、卢植等人便准备离开屋内,将这最后的时光交与皇甫嵩父子。

    皇甫嵩却拽住刘辩的衣襟,不让刘辩离开,刘辩以师礼皇甫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刘辩此时留在此处倒也合适,故而刘辩也留在了屋内。

    皇甫嵩或许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断断续续地与皇甫元与刘辩说了一些话,无外乎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以及一些刘辩不在时弘农发生的事。

    但也正是这些事,才是父子之间在平日里最该聊的一些事情。

    而后,皇甫嵩想听一听刘辩在并州、幽州、冀州以及兖州的战况,刘辩便笑中带泪地讲了起来,讲到开心处,皇甫嵩也会笑着点头。

    当刘辩讲完时,皇甫嵩早已经闭上了双眼,没了呼吸,静静地躺在榻上。只是皇甫嵩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刘辩振兴汉室的那一天。

    皇甫元则早已经趴在皇甫嵩身上恸哭起来。

    其实刘辩早已经发现皇甫嵩胸前早已经没了起伏,只是他答应给皇甫嵩讲,便一定要讲完,即使强忍着泪水。他多么想再最后补一句:“师,寡人已经完成振兴大汉。”但还是在真的完成后,在刘协以及皇甫嵩墓前饮一杯酒,慢慢讲述吧。

    当刘辩回身时,他发现众人已经不知何时进到屋内,皆站在他的身后,静静地听着刘辩的讲述。

    刘辩此时再也忍不住泪水,抱着赶进来的唐姬恸哭起来,显示着他的伤心。

    随后,众人一一与皇甫嵩作别,将屋内留给皇甫父子。

    翌日一早,皇甫元终于从屋内走出,开始为父亲操办丧事。

    刘辩自然以师之礼葬之。

    皇甫嵩下葬的那天,洛阳的刘备也差使者前来吊唁,表达对于皇甫嵩的敬重,也表达了对于刘辩的善意。

    这是刘辩第一次见到司马懿,一个年少老城颇有城府的谋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