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国事为重,缓缓归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镇抚州郡不在朝中,赵谦力主让刘辩解决此事,王允虽然目光所至之人乃是刘协所想,却没有明着表达出来,黄琬又举荐的是刘范。

    如此一圈下来,已经没有其他人再说话了,而其他官吏则还因为刘范与刘表算是远亲而点头称赞呢。

    刘协不禁有一些头大。

    若真是差刘范前往,他还真的有一点不放心。

    正在刘协左右为难之时,还是王允看了看左右,再次站了出来,对刘协言道:“陛下,臣以为刘叔玉一人略显单薄,不如效弘农王、马太傅、赵太仆一般,多差几人前往,也显得朝中对此颇为重视。

    臣再举荐司隶校尉刘玄德。”

    言罢,王允转头看向刘备,向后者点了点头,便又退了回去。

    刘协看了看王允,又看了看其他官员,心道:“还是王司徒知寡人。”

    “寡人以为,王司徒所言甚善。不知众卿可还有其他人选?”刘协并未着急询问刘备的意愿,而是向众臣问道。

    刘协这一个口子一开,百官便开始各自举荐人选,于是又有几个人选产生,但皆没有刘备、刘范两为刘姓宗亲更加合适。

    于是,刘协选择了河南尹朱儁举荐的侍郎杨勋作为第三个赴荆州调停的人选。

    这杨勋也是曾经与王允、黄琬等人一起密谋除去董卓的人之一,也算是一个功臣。

    刘协在选择朱儁人选表达对于朱儁的重视之外,也是给杨勋一个机会,若调停成功,也算是大功一件,自然会有所赏赐。

    刘协年纪虽小,却也懂得笼络人心,如今王允、朱儁等人都已经老了,早晚要有一些新的可值得信任的人接棒,刘协也在观察,也在选择。

    刘备、杨勋这些人都算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刘协在殿上便订了司隶校尉刘备、侍中刘范、侍郎杨勋三人作为到荆州调停的使臣。

    三人没有太作耽搁,不日便出发,赶赴荆州。

    “如此说来,寡人不必再赴荆州矣。”刘辩听完马礼关于刘备等人赴荆州的言语之后,面露喜色,感慨道。

    如今众人已离开洛阳数月,而唐姬早有孕在身,刘辩一直担心会错过孩子出生之时,如此一来,倒也少了由并州再赴荆州的一番周折。

    “王上,此事臣也是听说,一切还要以朝廷文书为准。”马礼虽然对此事信誓旦旦,但还是提醒刘辩要以朝廷之言为准。

    刘辩自然知晓,担心中仍然感到欣喜。既然刘备等人已经赶赴荆州,那么朝中必定会差人告知他不用再去荆州。

    此事已经八九不离十。

    于是,刘辩唤来韩康,差其到河间国面见刘陔,言刘辩荆州之行以取消,刘辩为履再见刘陔之言,待离开魏郡时将再次经过河间国,与刘陔一醉方休。

    韩康闻言,持着刘辩信物,领命而去。

    另一边,刘辩又与马礼闲谈了一番,却是韩馥府上差人来请,原来已经到了晚膳时间。

    临行前,刘辩打开唐姬令马礼带来的一封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却令刘辩留下了眼泪。

    “国事为重,缓缓归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