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王允的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靠。

    原来都已经把请的信退回去了。

    那还谁说什么呀。

    刘辩稍微有些无奈,揉了揉脸,让自己清醒一些,他本来想只是惩罚李傕、郭汜两人,现在他也无可奈何了。

    刘协听完刘辩的话,本来有些动摇,然后王允的那一句“王命不可反复”让他还是打定了主意,继续按照王允的想法进行。

    其实这件事百官中不乏有和刘辩意见一致之人,但王允此时已经不是特别在乎其他人的观点,颇有一些倨傲,言语也不似之前那般柔和。

    于是,这件事便这样定了下来。

    刘辩突然发现今日的朝会被他带偏了。

    原本是讨论给他封赏之事,结果却成了议事。

    刘协担心王允与刘辩伤了和气,言道:“今日商议为兄长赏赐之事,如何又讨论到旧事之上?兄长,不论想要何赏赐,寡人一定满足。”

    刘协如此,到也是十分爽快。

    刘辩一时也没有想好要些什么赏赐,他突然想起了今日入宫的目的,言道:“王上,某愿不要赏赐,望陛下开恩,放了蔡大人。”

    “可是蔡中郎将?”刘协问道。

    “正是,蔡大人学问渊博,见多识广,亦是忠孝之人,且李利、张恭行刺臣时,蔡大人率府中护卫相救,其护卫皆殒命于臣府上。如此之人,定不是奸恶之人。臣以为蔡大人罪不至死,愿以功换蔡大人一命。

    望陛下准许。”刘辩将早已想好的话说出来,十分真挚。

    这时,马日磾也起身言道:“陛下,伯喈旷世奇才,又对本朝故事知之甚详,可留其著史。”

    “寡人准……”

    刘协正准备同意,王允却道:“陛下不可,董卓乃为祸社稷之国贼,蔡伯喈不声讨国贼,却因一丝提携之恩惠,为之痛惜。难道董卓不该死乎?如此行为,不可令他人效仿,当严惩不贷。

    先武帝不杀司马迁,其谤言传至后世,现国势不稳,切不可留蔡伯喈书谤陛下之言,连我等亦一起为后世所恶。”

    王允言辞恳切,让人动容,他一切皆是为了社稷,只是已经有些失了仁慈。

    “司徒大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国势不稳,我等便齐心协力让其稳。我等身为臣子,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而不是未尽其力却思身后事,况陛下仁德,汉室可兴。

    蔡大人乃人才,且未变节,感怀提携之恩,人之常情。应留其有用之身。

    至于身后事,则由后人评说。

    司徒大人?”刘辩对于王允之言,自然不敢苟同。

    他突然发现自己今天似乎一直都在与王允作对,心中亦是非常无奈,他亦不希望王允晚节不保。

    然而,王允却仍是倔强地言道:“陛下,臣仍然认为,蔡伯喈当严惩,以儆效尤。”

    王允,亦有他自己的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