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常伯槐,杜伯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的荀攸、华歆说道:“公达先生、子鱼先生,伯槐不会不回来了吧。”

    荀攸闻言,笑道:“王上仁德,不必妄自菲薄。”

    华歆亦道:“臣观伯槐对王上颇为尊敬,不必忧心。”

    刘辩见常林背影消失,才与荀攸、华歆两人回到府中,复议关东义军之事。

    华歆认为正面战场上关东义军人数是西凉军的数倍,又值董卓诛杀名望之士,手段残暴,关东义士同仇敌忾,西凉军虽有虎牢关天险可守,亦不足惧也。

    然而,荀攸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袁绍不分兵,只可取一时胜利。众多人马,并非皆为汉室,他们聚在一起,易起纠纷,或许一点利益便教各路义军争得头破血流,或许一点损失便让他们踌躇不前。

    刘辩沉吟了片刻,说道:“若各路义军皆若公达先生、子鱼先生这般忠直,义军汇集诸郡英才,定能胜利。若非如此,恐怕难以成事,但愿不要发生这种事。”

    荀攸闻言,沉思了片刻,说道:“或许我们有机会救陛下也说不定。我听闻董卓有迁都长安的意思,若迁都必然从弘农经过,我们可以半路将陛下请回来。”

    刘辩和华歆闻言,心中瞬时豁然开朗,颇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众人正讨论间,又一人来访,刘辩自然又带着荀攸、华歆两人出门迎接。

    刘辩出得门来,只见门外站着一个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的男子,他身上穿着一件勉强可以称作为衣服的布片,模样大概便是百姓流落他乡日久,单薄、破损、褪了色的棕色布衣。

    虽然衣着如此,却挡不住他骨子里的书香气。他目光炯炯,气宇轩昂,倒与他这身打扮有些反差。

    来人身后还跟着一个老妪,穿着一件厚衣,倚在他身后。此时,天气虽然已经转暖,但这才是应有的装束。

    看来,此人又是一个大孝子。

    来人见刘辩出来,拱手行礼,说道:“京兆杜伯侯,见过弘农王。”

    来人唤作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一代名臣杜延年的后人。此时已是家道中落,家中已几代无人为官。

    他年少时,父母相继离世,家中只有一个对他凶狠的后娘。他却对后娘照顾的无微不至,终于感化了后娘,两人相依为命。

    杜畿二十岁时,开始在京兆尹为官,常将财物赠给穷苦的人,自家只要后母过得好便可。

    近日,董卓将京兆尹召到洛阳,似乎有迁都京兆长安之意,他有感事态严重,欲带老母到荆州避难。他正好听人说弘农王招纳人才,又闻弘农王仁德,遂前来投奔。

    刘辩见杜畿如此模样,心中有些不忍,眼眶中闪着泪光。他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披在他身上,邀他与老母一同到府上。

    杜畿见刘辩将衣服披到他身上,有些受宠若惊,赶忙脱下来欲给刘辩披上。

    刘辩脸色假装一沉,对他说道:“伯侯,你要再不接受,本王就要跟你冻死在这里了。”

    杜畿闻言,赶紧收下,请刘辩先行。

    刘辩却是走到他老母左侧,与他一左一右,扶着老人家回府。

    杜畿心中甚是感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