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最独特的一支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倒是打快板,倒是出人头地了,好多人都学过,算是传统艺术里面最红的乐器了。

    真是世事难料。

    现在的大鼓书还是以唱为主,再过些年,西河大鼓门就要舍弃大鼓和三弦了,不用配乐,而跟北京评书门一样用醒木说书了。

    那时候,两门又开始争起来了,又很热闹了。

    好了,扯远了。

    说回西游这部书,原本是渔鼓道情书目,什么意思呢,就是用驴皮渔鼓当做乐器来唱的书。

    在清朝末期,艺人安太和学习了之后,将其改成了评书,但是并没有完全舍弃渔鼓这个乐器。

    他们说书,大部分地方都是用说的形式,驴皮渔鼓放在身旁是不动的。一旦说到原文里的诗赞处,就会敲打驴皮渔鼓用唱的形式来唱这些诗词赞颂。

    尽管大部分已经改成了评书,但是他们还是保留了一些最原始的滋味。

    也因为大体上属于评书了,他们这一支儿也成评书一门了,成为了最特别的一支儿。

    特别在哪儿呢,不仅是乐器演唱,而是他们的传承方式,在安太和改成西游为评书之后,他传下四辈字号,“永、有、道、义”,他规定了他们这一支儿的传人不可以学别的书,只能说西游这一部。

    所以被人称作“专说西游,永有道义”。

    在永字辈里面,最享盛名的就是恒永通了,当时的观众对他有“见者真如观猪八戒”的评价,所以他也因此得外号“活猪八戒”。

    这是在光绪年间就成名的艺人了,不过也别以为光绪离现在很远,光绪1908年死的,这会儿还是1918年呢,才死了十年。

    再下一辈,是“有”字辈,最出名的是李有缘和庆有轩,庆有轩就是老云里飞,老云里飞有个儿子叫云里飞,云里飞有个儿子叫飞不动,也就是天津相声界的老前辈白全福老先生。

    再下一辈就是道字辈了,最出名的就是奎道顺和田道兴了,尤其是奎道顺,被人称作是活孙悟空。

    再往下就是义字辈了,最出名的邢义如和什义江,传到这俩人的时候。他们在诗赞处就不击打渔鼓而唱了,他们通篇内容都是说表。

    只有开场的时候,先打一通渔鼓。此时的渔鼓才真正变成了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这一支儿另外一个最奇特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打钱方式不一样。别的说书先生,都是说一节儿,留个驳口,让徒弟下去打钱去,拿到钱了他们才接着往下说。

    但是这一支儿,从来不下去拿笸箩打钱。他们说完了一节,也一样留个小小的驳口,然后下场卖东西去了。

    他们这一支儿都会做一种药糖,叫做“沉香佛手饼”,每说完一节,就下去绕一圈卖药糖去了,他们就跟做生意似的,他们挣的钱全是从这里面得的。

    所以很多时候有些恍惚,他们到底是靠卖艺挣钱呢,还是靠卖东西挣钱?

    老年间好多买卖都是这样的,半卖艺半卖东西,比如调料十三香,就是有专门小曲的,一边唱小曲一边装各种香料卖给你。

    这一支儿也是如此,在很久之前就是这样,安太和把西游改成评书之后,除了渔鼓没有舍弃,这一卖药糖的传统也一样保留了下来。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