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李世民 的野望(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夜长谈,李世民发现原来大唐之外,别有洞天。

    特别是套在华夏民族脖子上的枷锁,他必须打破。

    当然,因为吐蕃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他必须把吐蕃拿下来,因为吐蕃就是悬在大唐头上的一柄利剑。

    李世民与李承乾同车而行,李世民坐在在大驾玉辂上,缓缓回太极宫。

    看着李世民的兴趣不高,李承乾小心翼翼的问道:“父皇,可是心忧吐蕃战事?”

    李世民摇摇头道:“不是,现如今大唐战将如云,良谋如雨,朕不担心,李大将军定能马到功成!”

    只是这话说得丝毫没有底气。

    当初为了防备吐蕃,也防备杨天保。李世民一口气筹建了陇右七军,虽然以河源军兵马最多,但是其他六军,共辖十个折冲府,一边屯田,一边战备。

    杨天保在利用骑士训练河源军新军,其他各军学习河源军的模式,同样从军中抽调出精通骑术的健儿,集中训练。

    甚至不清楚为什么杨天保不直接以各府指挥部队,而是统一将全军分成三十六个团,每个团三百人。

    事实上,临洮,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等六军共仿照杨天保的河源军成立了一百四十四个团的骑兵,共计四万三千两百余骑,同时,各军也按照杨天保的办法,分别屯田二十万至三十万亩不等,这样以来,整个陇右都督府共计屯田二百余万亩,收获共计三百余万石黄豆。

    黄豆作为军粮肯定是不够用的,事实上,这些黄豆的主要作用都是用来养马,给陇右马场里的十数万余战马增肥。

    就在这时,李承乾期期艾艾的道:“孩儿……孩儿……想劝父皇……父皇……息怒。”

    李世民柔和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息怒?”

    李承乾忐忑的道:“兵法有云,怒不兴兵,儿臣不解,父皇明明精通兵法,为何还要执意出兵?”

    其实,李承乾也知道李世民已经派出兵马,已经无法改变。

    但是,这次出击吐蕃,肯定会让朝廷背上沉重的债务。

    李世民目光犀利的望着李承乾。

    李承乾脖子挺直,毫不畏惧的道:“天命无常予,暴力不足恃。有德则得国,无德必丧邦。”

    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抬高八度:“放肆。”

    李承乾却仿佛没有看到李世民凌厉的目光一样,继续说道:“人过劳,易死。金过钢,易折。玉过硬,则易碎。国家也并非是越大越好,国土也并非越广越好,秦统一个六国,大是大了,可是一个陈胜振臂一呼,土崩瓦解也是顷刻之间……”

    李世民怒极反笑,目光冰冷的望着李承乾道:“以太子之见,吐蕃的事情该如何解决?”

    李承乾道:“儿臣以为……和亲。”

    李世民彻望着李承乾,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不过失望的眼神却一闪而逝:“你倒给说说,这和亲到底哪儿好?”

    李承乾期期艾艾道:“儿臣……儿臣也不是赞同和亲,只是……

    李世民俯视李承乾道:“只是什么?”

    李承乾道:“只是,朝廷国库没钱,打不起。”

    李世民沉默了。

    自己好歹是经过战阵的皇帝,可是李承乾呢?

    他出生的时候就是秦王世子,一辈子别说打仗,连长安城百里范围都没有出过,哪里知道什么是世道人心?

    哪怕大唐打不起这场仗,但是声势必须做足,让吐蕃看到大唐就会害怕。

    没有底气,没有实力,就算和亲,和亲能够带来平安吗?

    大汉和亲,可是匈奴依旧洗劫不止,迫使匈奴不敢犯边的原因,并非和亲公主,而是大汉将士,而是卫霍两击匈奴。

    现在的情况几乎与汉初一样,吐蕃在松赞干布手底下第一次完成统一,大唐要是想拿到西域,让万邦来朝,必须与吐蕃不能共存。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存在就是原罪,根本就没有可以调和的可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