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中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高宗时期的薛仁贵,他被杨天保拔苗助长了。

    在历史上他成为从四品武官,还是在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从行,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万年宫北门(也称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身在万年宫的李治处境危险。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不过从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当右领军卫中郎将,熬了十年,才成功从正五品上阶,才转入从四品下阶。

    现在薛仁贵被杨天保提拔了从四品,却足足早了二十年,而且薛仁贵刚刚二十岁,他和杨天保一样,从来没有指挥过万人部队作战的经历。

    难免有些心慌。

    薛仁贵压低声音道“吐蕃人分兵了!”

    单道真的目光与薛仁贵的目光在空中一碰,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身后。

    马蹄声响起,不远处的水面掀起一层层涟漪。

    不用问,他们后方出现大量的骑兵。

    其实,吐蕃人的战争艺术,并不是像中国一样,有《姜太公兵书》、《孙子兵书》、《吴起兵书》、《孙膑兵书》、《尉缭子兵书》以及《将苑》等兵书可以学习治军、领兵的理论,可是吐蕃人却没有这些。

    吐蕃别看赞普世系可以排到几千年之前,这个跟日本天皇世系纯属一个鸟样,是他们自娱自乐的东西,吐蕃的文字发明史,就是与禄东赞一起出使大唐的吞弥·桑布扎创造而成的,而且这个货比杨天保还年轻,至少现在吐蕃文字还没有真正形成。更别提他们利用他们的前辈军事思想和军事理念了。

    吐蕃的军事的艺术,与他们的狩猎习惯有关。

    娘·芒布杰尚囊在发现倒趟河有猫腻之后,立即果然分兵。在入夜之后,他留下万余老弱病残,在军营中大声喧哗,制造了其他精锐部队暗中埋伏的样子。

    果不其然,过了子夜之后,唐军其他斥侯开始撤退,远远的监视着吐蕃大营,这个时候,已经休息了将近三个时辰的吐蕃三万余精锐,则悄无声息的起床,马蹄裹布,口中衔枚,悄无声息,离开大营,抹黑前进。

    等距离他们大营二十余里之外,众吐蕃军队开始策马狂奔,绕行了一百五六十里,终于在天亮后抵达唐军的侧后方。

    薛仁贵看到后方出现的吐蕃军队,这才明白自己上了娘·芒布杰尚囊的当。

    好在河源新军训练有素,虽然薛仁贵中计,作为一名武将,他自身的反应并不慢,马上下令八个团的强弩骑兵立即调头。

    好在河源军训练有素,他们早已以团为单位,在一起训练,一起变阵,早已有了默契。随着弩骑兵转进,其他骑兵则快速让开道路。

    就在吐蕃骑兵出现在视线之内的时候,八个团的弩骑兵已经完成了变阵,薛仁贵下令道“弃马,列阵!”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