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战争的脚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督府拥有战兵七万五千余人,而河源军是最大的一个军。

    当然,河源军并非杨天保下辖的四万余人马,而是只有十二个折冲府,一万四千四百余人马,至于守捉、镇戎和烽火屯,在唐朝军队的体系中,这并不算军队。

    杨天保笑道“粮食的话,除了自给,能有挤出十万石军粮,可以支撑骑兵两万五千人马出征,若是步兵的话,就需要打个折扣,只能有一万五千人!”

    唐俭有些疑惑的问道“不是骑兵消耗更大吗?怎么反而更多了?”

    杨天保笑道“因为现在草籽渐渐成熟了,战马在草原上不愁找不到吃的,骑兵只要带上两匹从马,二三十斤肉干和几袋马奶酒,再加上一些缴获,便足以在草原上支撑一个月之久。他们行动迅速,一昼夜可疾驰两三百里,就算粮食耗尽,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撤回来。但是步兵不行,步兵随身携带的给养很有限,必须征集大批民夫和骆驼、骡马为他们输送粮食,这无疑大大加剧了消耗,所以出动步兵的话,消耗反而更大。”

    唐俭皱着眉头说道“只有骑兵很容易吃亏啊!”

    这句话,也只有唐朝会如此说。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朝代,军队的装备好,甚至比号称中国封建时代最富的宋朝军队装备还要好。

    唐朝军队的步兵,只是名义上的步兵,府兵属于半职业化的军队,而且随着唐军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府兵士兵的个人财富相当富裕。他们的兵甲和战马都是自己的,一旦打仗,他们就可以翻身上马,骑着战马,随着部队转进,然后下马步战。

    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在唐朝步兵面前,没有太大的优势,就像吐谷浑之战,吐谷浑可是举兵皆兵,而且全部都是骑兵,愣是被以步兵为主的唐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结果,唐朝文武大臣都认为,骑兵会吃亏,因为唐朝的弩阵和枪阵,会让骑兵没有接战之前,先放几轮血,战斗意志不强的军队,马上就会溃不成军。

    杨天保苦笑道“以我们河源军骑兵的实力,要想击破吐蕃先头部队,应该不困难,只是不清楚吐蕃这一次会动员多少军队,如果真是他们放出的二十万大军,河源军很难打败他们!不过……”

    “不过什么?”

    唐俭急忙问道。

    杨天保道“时间占在我们这一边,今年河源军只是第一次开垦屯田,如果今年可以熬过去,明天春季河源军上下大力垦荒,估计屯田可以超过一百万亩,产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支持十万大军出征,不成问题!”

    唐俭也深以为然。

    他们早已接到情报,随着吐谷浑的灭亡,吐蕃失去了吐谷浑的牛羊马匹支持,物资非常匮乏。其中以粮食价格更加夸张,在吐蕃一石粮食,可以换两只羊。

    要知道,关中一只羊可以卖将近两百钱,换算下来的话,吐蕃的一石粮食是关中长安粮价的将近八倍。

    唐俭完成了代替李世民对杨天保的垂问,也代表着李世民的态度。

    打就打,谁怕谁,当朕是吓大的?

    唐俭随后又跟着杨天保巡视了河源军各部,发现河源军上下都在积极备战。

    笑话,河源军的庄稼快要收割了,不训练,不备战,难道等着吐蕃人过来抢吗?

    总之,河源军的局面比朝廷预料的要好,李世民当初刻意没有给河源军留下丰厚的家当,就是想逼着杨天保创造一个云州一样的奇迹。

    当然,杨天保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地里大豆开始黄了。饱满的豆角,随着哗啦啦的响着,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当然,吐蕃人的斥候越来越多,巡查时间越来越频繁。

    这就也预示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杨天保这段时间非常忙,已经将自己搬进了军营,而且河源军新军骑兵,已经取消了正常训练,进行休整期。

    这段时间,日子过得最好的还是河源军的战马。那些刚刚发黄,还没有来得及收割的大豆,直接连着豆角,当作饲料喂马,就是为了给战马养膘。

    直到贞观八年八月十七日,杨天保开始敲响聚将鼓。

    战争来临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