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被动挨打不是我的习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纵然不满意,谁也不敢挑头,现在杨天保掌握了一万余名精锐,拥有全军最好的装备,谁敢炸刺,收拾他没有商量。

    随着杨天保严厉的命令下达下来,这些军官们顿时急了,特别是那些流配过来的配军,他们虽然为名军,其实就是劳动改造,按照唐代的充军规定,分别为烟瘴(四千里以上)、边远(三千里)边卫(两千里)、以及附近(一千里),按照时间分别为五年(一千里),十年(两千里)一生(边远),永远(烟瘴)。

    就像大诗人李白,他们出生在碎叶,祖上就是充军到碎叶的,而且是永世不回的那种,直到李白成年才得以回到关中。

    这此流配过来的配军,他们的干活积极性几乎没有,为了提高这些配军的积极性,不少守捉使和镇戎使就将告诉这些配军“你们完成垦荒任务,我给你们转为跳荡兵,只要运气好,就可以恢复自由之身!”

    跳荡兵是唐朝七军之一,也就是突击队,又称敢死队,一般而言,承担又艰苦,又危险的工作,然而,对于罪囚而言,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

    像他们这样戍边十年,身体就会被掏空,想要留下子孙后代,几乎不可能了,可是成为跳荡兵却不一样,只要立功,就可以免除罪责,转为正常府兵卫士,再次立功的话,不仅可以升官发财,还可以封妻荫子。

    这下以来,整个河源军垦荒的热情似火,甚至不少人挑灯夜战,就是为了尽快完成杨天保的任务。

    至于那些被挑出来的职业士兵,他们非常庆幸自己有一技之长,不用累得像狗一样。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这些一万余名士兵,被杨天保打乱重组,以三百人为一团,共计设立三十六个团,然后分别以他的亲卫担任团校尉,负责训练。

    就在鄯州城外的那座山谷之中,每个人发了个人用品,一个木盆,两套崭新的被褥,一人一顶蚊帐。

    营房也临时搭建好了,每个伙一间营房,营房采取以树木为支柱,用泥土混合茅草糊成的墙壁,屋顶也是茅草混合了一层。虽然房间是很建造成的,而且还非常潮湿,不过却比睡帐篷强,毕竟现在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样的房子反而更加凉爽。

    特别是他们的伙食,实在是太好了。不仅有肉,而且油水实足,一斤重的馒头,特别扛饿,无论是小米饭,还是馒头,都不限量,只要你能吃得下,可以随便吃。不管是选馒头还是选小米,大家都是狼吞虎咽,绝不浪费半点食物,菜吃完了还要用手里剩下的那小半个馒头把盘子擦一遍,把菜汁擦干净然后吃下去。

    有军官板着脸来回巡逻,眼睛专盯着大家的饭盒菜盘,显然是想把挑食的、浪费食物的家伙逮住。当然这是多此一举,现在什么世道啊,连吃顿饱饭都难过登天了,再说这么好的饭菜,连小地主也只能偶尔吃一顿,谁敢浪费啊?哪个敢浪费的都不用军官动手了,一万多人一人一口水就能将他淹死!

    对于那些从守捉城或镇戍挑选出来的士兵而言,住这样的房子,吃这么好的饭菜,就算是他们原来的校尉也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晚上,众将士进入了梦乡。

    杨天保拍拍薛仁贵的肩膀道“这些兵,怎么样?”

    薛仁贵两个眼睛直冒精光,仿佛看到了极品美女一样,他点点头道“不错,不错,身体壮实,都有一身本事,还有不少好苗子!”

    杨天保的目光变得幽深,语气有些凝重的说道“徽商在吐蕃已经得到,松赞干布动员了军队全队,入秋这一仗肯定无法避免了!”

    事实上唐朝与吐蕃几乎同时完成了各自的统一,当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吐蕃也统一了高原,双方都需要扩张发展,历史上文成公主出嫁,其实就是带着威胁性质的,但是李世民没有办法,打又打不过,只能低头。

    事实上,唐与吐蕃的战争,动辄就是十万二十万军队,特别是在大非川之战,也是薛仁贵铩羽而归的那一场战争,吐蕃动用了四十万军队。

    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不难看出,吐蕃此时的拥有着雄厚的实力,二十万并不是吐蕃的极限。

    然而,熟悉唐朝内部的杨天保却知道,大唐此时远征,极限就是十五万军队左右,再多了就负担不起了。

    就像北伐东突厥之战,唐朝六路大军十五万人马,攻伐吐谷浑,同样六路大军,也是十五万人马,这是唐朝军队的极限。

    杨天保要屯田,就是在前线建立一个粮食补给基地,这样以来,拥有着丰富的粮食,唐朝可以在西海这个相对公平的地带与吐蕃死磕。

    打仗就是打经济,用大唐一地,换取吐蕃倾国之战,哪怕打不过吐蕃,耗也可以耗死吐蕃。

    杨天保率先保证自给自足,然后可以他若是可以拥有四十万石粮食,李世民绝对不会认怂。

    杨天保望着远处酣睡的士兵道“咱们的时间不多,部队训练一定要抓紧,宁愿让他们多流汗,也要他们少流血!”

    薛仁贵道“好兵不是训练出来的,都是打出来的……”

    “我也明白!”杨天保叹了口气道“必要训练还是要搞一下的,至少要把这支军纪律训练出来,到时候你可以带着他们先一步进入吐蕃,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薛仁贵疑惑的问道“孙悟空是谁?”

    杨天保这才想起他这句话有些超前了,他急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咱们不能让吐蕃人牵扯咱们的鼻子走,他即然想打,咱们也不能让他们事事如意,训练好将士们纪律,就要训练他们高原反应适应性训练,将来咱们要准备反攻吐蕃的,咱们可不能光挨打不还手!”

    薛仁贵并没有追问杨天保关于孙悟空的问题,他发现杨天保不想说。

    薛仁贵点点头。

    杨天保突然又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急忙让人去找叶向荣!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