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弘农杨氏经济体制改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并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

    听到这里,杨天保脸色大变,杨恭仁所言的话,就是杨天保当初用来说服杨恭仁要在内部进行变革。

    事实上,任何组织和团体,如果没有内部变革,终究会淘汰,特别是在后世信息化背景下,如果腾讯没有用微信取代扣扣,而是让其他通信软件取代,那么腾讯还能保持信息产业龙头的地位吗?

    熟悉阿里巴巴组织结构的人,才会发现,阿里巴巴其实涵盖了太多太多行业,当然最重要的是,励精图治,是为了杨氏的重新崛起,而非昨日黄花,落日余晖。

    杨天保似乎明白了杨恭仁的决心,事实上要想改变祖宗之法,困难重重,就像国家的变法先驱一样,没有非凡的胸襟,没有强大如山河的气魄,是不敢尝试的。

    众族老一脸震惊,他们不解的望着杨恭仁,想砸开他的脑子,看看他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杨恭仁接着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治国齐国,二者兼容,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

    总之,一句话,杨恭仁长篇大论之后,毅然决然地向杨氏产业体制改革的雷区,殚精竭力地振兴杨氏经济,推进杨氏企业体制改革,致力于将杨氏产业工人、农业佃户、人才教育培养三位一体的大比重起飞。

    杨恭仁为了改善杨氏人才走出去的战略,实现杨氏可以影响关地方官府,杨氏族学准备开展第一次扩招,采取人海战术,改变原来的精英教育,将杨氏部曲、佃户、工匠子弟,一视同仁,择适龄儿童,统一入学,采取开蒙、淘汰、深入教育的方式,广种薄收。

    打个比方,原来杨氏族学的规模就是三五百人,这些人就算有一半的人可以成材,事实上也只能走出一百多人,除了身体原因,过早离世,或者恩将仇报,改换门庭的白眼狼,那么杨氏事实上每十年,也仅仅可以培养出一百个县令的储备官员,甚至更低。

    现在杨恭仁要将杨氏族一分为二,精英班专门教育杨氏子弟以及精英学生,普通学生在启蒙后,进行淘汰,采取自然法则,优胜劣汰。

    当然,能采取这种方式的,自然是杨天保这个缺德冒烟的货,他就是把后世的升学考试,给改头换面,弄到在大唐。

    以大唐的财力,要想全部培养杨氏的数万佃户、工匠和部曲,这根本就不现实,这个时代生育率实在太惊人了,每家每户都有两三个孩子,七八个的也不罕见,数万户就是十数万名学生,这个负担太重,杨氏承担不起,亲自体会过,杨天保才明白,办教育是多么的费钱。

    第二项大改革,就是全面提高杨氏产业工匠的福利待遇,其中工匠子弟原本是没有机会进入杨氏族学学习进修的,现在给他们一个机会,可以统一开蒙,接受这个时代的蒙学教育,就像后世的小学生,然而并非所有的小学生可以成为中学生,必须经过考试。

    自己不努力,自己承担自己的后果,怨不得别人,省得将来填鸭式的教育,教出一堆废物。

    除了可以让工匠上学,也鼓励工匠发明创造,改善生产技术,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工匠,给予股权奖励,当然这个股份是非常少的,微不足道的万分股之一。

    同时,产业工匠采取全员绩效的方式,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报酬。

    农业方面,则是鼓励佃户开展绩效种植方式,杨氏土地收成,采取固定收租,承包到户,鼓励个体化种植。

    最重要的部分,则是产业产权的改革,以改原来杨氏子弟所有创业,创业完成,杨氏就把这个产业拿回来,创业人员没有任何好处,所得与不创业人员一样的分配,根据血缘关系分配例钱,这样容易打消杨氏子弟的创业积极性。

    现在,杨氏子弟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创业资金和创业资源,一旦创业完成,杨氏按照比例收回一定股权,不干涉子公司的运营,就是杨天保的资本投资模式,杨氏就是一个庞大的投资基金。

    这一场改革动员会,足足开了一夜,所有成员,全部聚精会神的听着杨恭仁的改革计划,还有详细的产业布局与分工。

    杨天保也不是没有损失,他的云州皮具坊交出五成股份,而羊毛纺织坊则交出四成半股份,而北啧的盐矿则交出三成的股份,这样以来,杨天保以后每年的收益会减少将近一半,十数万贯的利润则要上交杨氏。

    不过,任何人不会干涉杨天保的具体经营和人员管理,对于其他人而言,则是意外之人,比如杨师道,原本他已经失去了对灵州产业的管理权,也失去了利润分成之权,按照他的分成,每年可以获得的基础分成大约是三千贯出头。

    杨氏给杨师道的好处,相当于李世民开给杨师道俸禄的八倍多,怪不得官员心向家族而非朝廷,利之所在。

    不过,现在杨师道则重新获得灵州产业的管理和股权,每年将获得收益多达一万余贯,如果杨师道将灵州产业恢复到他在灵州担任灵州总管时的水平,他每年将获得两万多贯的收益,这是朝廷俸禄的五十多倍。

    当然,这也不是人人得益,至少像杨思玄、杨思哲等无所事事的杨氏子弟,从现在开始,他们的例子将有过去的每个月五十贯开支,削减到了现在的二十贯,减少三分之二。

    不过,这些没有实职,既没有入仕,也没有在仕林间获得名声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话语权,想张嘴,他们获得好处的老子一巴掌抽过去,一边哭去。

    连续一整夜的会议,让杨恭仁疲惫不堪,杨天保看着杨恭仁的身体有些摇晃,他急忙上前扶住杨恭仁。

    杨恭仁看着杨天保道:“三郎,现在这事如你所愿!“

    ”阿爹,时间会证明你今天是多么英明!“杨天保拍着杨恭仁的马屁道:”再过两年看看,杨氏的产业收入将会翻番,未来将会成倍增加,就算富可敌国,也未必没有可能!“

    杨恭仁苦笑道:”只要让我将来有脸去见家翁就可以了!“

    杨天保笑了笑道:”要不,阿爹先去歇息?“

    杨恭仁道:”不急,有些事情,当断则断!“

    杨天保听出了杨恭仁的意思,冯少东尽早要撇开关系,杨天保摇摇头道:”这口气我咽不下!“

    杨恭仁理解杨天保与冯少东是平辈论交,但是情感是情感,理智是理智,现在所有的问题矛头直指李元昌,但是他是李世民的亲弟弟。

    如果是对他有威胁的亲弟弟,倒是容易对付,关键是李元昌对李世民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他是亲王!“

    ”亲王也非无懈可击!“杨天保认真的道:”我要让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惹了我,是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