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一大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997年的3月29日,邮市大盘斗转之下。

    突如其来的资金踩踏宛如雪崩一样,惨烈的发生了。

    田村卡率先一路狂跌。

    除了早期发行的有限品种还算抗跌,仅下去百分之二十。

    大多数品种两三天之内便遭遇腰斩,甚至更多。

    如“茶文化”、“豆腐节”,分别从一千八和一千三的高价,跌至八百元和六百元。

    风光一时的“梅兰芳”和“猪卡”也从一万三和三千元,被砸成了七千和一千五。

    低档编年版票、低档小型张和邮资封片更惨,普遍下跌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另外,像“港牛”“经典七”“经典八”,这些让卓群曾经获利的港澳邮票,更是冲得高,跌得猛,一下子就打了三折。

    不为别的,只因为群众集藏基础薄弱,又不好出手。

    才会从此形成深度套牢盘,让人永远不堪回首。

    说真的,这种跌法如水银泻地,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声势如同前期涨起来的时候一样,也是没有人曾领教过的。

    而这直接导致入市人流骤减,成交量急剧萎缩。

    于是追涨杀跌下,邮市变现能力有限的缺陷彻底暴露了出来。

    1997年4月初,月坛邮市上多数品种已经有价无市,见不到成交。

    不仅买者寥寥,连个问价的都没有。

    甚至连沪海、花城和蓉城的邮市也受到了影响,行情同样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而眼睁睁看着自己手里的邮币卡天天在缩水。

    无论是庄家、炒家,还是中小散户,谁心里的滋味都不好受。

    但这还不算什么,更让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灾难还在后面呢。

    市场上靠集资筹钱炒卖邮品的主儿,许多人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老六”就在其中,与他同时消失的,还有两个专做纪念币和邮资片的大邮商。

    这直接导致了市场上响起一片惨痛的哀嚎啊。

    “坏了!坏了!‘老六’、‘万宝路’和‘大虾米’都跑了!”

    “不可能吧?前天还见他们几个在市场里溜达呢!”

    “怎么不可能。听说今天有人去‘老六’拿这个月的利息,敲半天门没见开,一问邻居才知道,这小子有几天没回来了!还有‘万宝路’,今天早上听说有人在机场上看见他了。明明身后拿着行李的就是他老婆,可问他干嘛来,这小子却说接朋友。睁着眼说瞎话。‘大虾米’更是早打着他母亲病危的招牌,带着老婆孩子不知跑哪儿去了。”

    “啊?这帮孙子可真够缺德的呀!这就跑了?我他妈还有九万在‘老六’手里呢。哎呀,我平时省吃俭用,靠这次行情好不容易才攒点钱。自己不敢炒,全借给这王八蛋了。这下倒好,全打水漂了!不行,我得找他去……”

    “还找个屁啊?直接报警吧。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