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方法策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不从周围认识的人身上想办法,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更何况我们的国情本就是人情社会。

    在这个社会上不懂得怎么去利用人脉的人,几乎都过得不好。

    要让卓群自己总结,他就认为自己前世主要吃了这方面的亏。

    他上大学的时候,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学业了。

    把“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理解得太片面,误以为“知识”二字仅限于学科范畴。

    完全没有想过如何把家庭背景不错的同学变成自己未来的助力。

    这个道理,他是在走入社会、闯荡多年才慢慢领悟的,已经为时过晚。

    否则他的成就绝不仅限于小小的采编副主任。

    不过现在既然从头来过,那就不一样了。

    他绝不会再傻到白白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加以利用。

    这些同屋的兄弟们跟他交情最厚。

    作为他成功之路最初的踏脚石,显然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为什么想要借钱还非得请客呢?

    这就是办事的方法策略了。

    要说卓群直接开口跟这几个兄弟借钱,也不是不行。

    但这年头谁都不富裕,这种做法就显得很突兀。

    既让人为难、反感,也得欠人一份,属于消耗性使用人情。

    这不犯傻吗?

    卓群在社会上泡了这么多年,他其实特别清楚国人的心理。

    无论是谁,帮朋友应急的借款,嘴上再大方,借出去心里也是煎熬的。

    反过来如果是有好处的投资。

    哪怕是其中蕴含着有巨大亏损的风险。

    许多人却能沉浸在虚假的美梦里,趋之如骛。

    现实的明证就是好些人超市买东西,总会为省个块八毛的反复计算,斤斤计较。

    但这些人在股市投资,却敢于闭眼胡来。

    也许为了一个小道消息就敢轻易扔进去成千上万的血汗钱。

    是的,就因为国人的苦日子过够了。

    吝啬和贪婪,几乎在每个人心里都巧妙的并存。

    但却很少有人重视致富方式的逻辑和科学概率。

    这样的特性,既造就了华人群体无以伦比的赌性。

    也是我们国家诈骗案层出不穷的原因。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上赶着不是买卖啊。

    聪明的办法,是欲擒故纵。

    他确实需要钱,可绝不能直来直去的求别人。

    反过来,得杜撰出一个不存在的投资基金,以巨大的利息回报为诱饵。

    得让大家乖乖的,主动把钱交给他,还得感激他才划算。

    甚至他还可以用抽成佣金,进一步促进大家为他开拓财源的积极性。

    真到了大家都尝到甜头的时候。

    相信哪怕他坐享其成,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

    没错,这就是庞氏骗局的原理。

    可和骗局有本质不同的是,他的计划没有资金断裂的可能性。

    他大可以用邮市上斩获的利润去堵上这个资金窟窿。

    只是他必须假借其他高大上的名义才好取信于人罢了。

    所以严格说来,他是骗人了,可这不是带有恶意的谎言。

    反而确实可以让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为此,他大可以坦然处之,不存在半点的心理负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