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农家舍求卦兆凶,洛水岸书生献策4(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小丰微微一笑,确实显得十分高兴,道:“特别好,除了他爹监督他时,我俩向来以兄弟相称,读书倒也好,我若有不解之处,他便会教我。就是学剑这块,他师父是蜀山之人,他们收徒,都要入蜀山弟子的名册。说是怕有些不善之徒学得武艺做不法勾当,蜀山云中有门规酷刑得规范。万不得流传外人,这个罪过,他师父都担不起。”

    说着,愈显悲伤起来。又道:“他师父曾经发现过他传我心法,,让他在堂前跪了整整一天,还要把我换掉,后来我苦苦求情,立下重誓不再学习蜀山剑法,才得以平息此事。不过他师父人也不坏,曾偷偷的让风少爷教我了几招他入云中蜀门之前的剑式,可惜只有剑招,没有心法,也只能给少爷做陪练了!到现在,我连一套完整的剑法都不会。”

    易闻此微微一叹道:“你真想学剑?”

    一句话问得小丰有些激动难耐,睁大眼睛的看着易点头,希望自己没有会错意。

    易笑了笑道:“也好!承蒙小兄弟不嫌弃,正愁救命之恩,无以回报,今日就授你一套剑法,作为谢礼。”

    眼看小丰激动得不知是站是坐,易抬起食指轻轻按住小丰的眉心,小丰只觉一股清凉之意由眉心分成两路一路由鼻及胸口直下丹田,另一股过天灵而走后脑,通过脊椎也在丹田汇合。如此两个循环,易收手坐回木凳,小丰顿觉精神一振,惊奇的看着易。

    却见易也是略略吃惊:“你有内力?”

    小丰一听更是有些兴奋的说:“是吗?自那次风少爷授我入门之法后,我虽不再练,却一直勤练呼吸之法,每日清晨练习之间总觉得有气流与双臂,想不到是内力。”

    易闻言更是吃惊:“每个人在深呼吸时都有气流,不过一呼一吸便以消去,无法囤积。怎么可能练出内力?”

    听到这话,小丰倒是无言以对了,本来就不懂,如何与人家论呢?

    易又笑笑:“无妨,都是好事,刚才那清凉之气的流法你可记住了?”

    “嗯嗯”小丰赶紧点头答道。

    “以后每次呼吸都应按照这个流动之法,久而久之,你的丹田便会有气流囤积,便会形成内力。”易缓缓站起来,望着他道。

    “恩恩。”小丰自然不住点头。

    “你会诵论语吗?”易看了看他家里的论语问道。

    “会的,已经全部记在心里了。”小丰有点自豪的说。他陪读也是蛮用心的。

    “那正好。”易看了看窗外道:“我这里有一套剑法。取意与论语,名为君之剑,在下不才,自行所创。刚才看到丰兄弟家有论语,又善古文,若不嫌弃,就先以此套相授。他日有缘,再论他剑?”

    小丰一听,这位易公子年纪轻轻,居然自创剑术,就算不是蜀山上的高手,也一定是真材实料,对于一个未窥门径的书僮来说,已是天大的恩惠。当下更是头点不停。

    易抿嘴一笑,当下道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圆道于心,收心于内,方可敏而善行,行而善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务必练招成招,不比不曲,自成周全,全而不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你若心怀天下,剑便可取招成义。此剑之要义,想必丰小兄弟必定明了,练剑之时首先要心存君子,方可展出君子之气。来,我们院中试试。”

    一遍即成,可小丰却是不依不饶的一直练到用过晚饭,也不知是兴趣所在,或真是练武之才。晚饭后的小丰剑姿之间已无半点生态,捻挑挥挡,斩刺截削依然有游刃之意,蔚然已成剑之风韵。

    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小丰心地善良,心性极高,若得名师,将来也必成大器。自己今日也是成人之美,可惜身负天殛,不能倾囊相授,只求他日能有缘再见了。

    小丰自然是依依不舍:“这剑法才练半天,怎么能得到它的妙处,师父这一走,怕是我再也难以进步了。”

    “不然,拳打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每日勤勤恳恳,有心钻研,我相信你可以从这十七个剑招内,悟出新的剑招,那时候不管如何,你都可以说窥得剑术门径了。”易仔细跟他解释道。

    二人又反复了一晚。次日一早,易收拾妥当,并将亲手默写的一份正字诀,交给了小丰并嘱托他勤加练习日后战乱或许可以得以自保。言罢便独自一人朝着洛阳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略施轻功,紧走慢走倒也是自在。

    小丰告诉他大后天就是侯雁北时,他记得魔殛现世是在二月初二。距今已有七八天功夫,自己从蜀山到这里未免慢了些,估计大虎应该在前方。自己虽然不能决定自己是否要以天下为己任,孤独一生,还是弃此物,征战边疆。总要先去一趟奉月来,即使见不到大虎,也可与曹掌柜交代一声。心中有了决定便不再多想,悠悠然飘向洛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