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缘,妙是与否,便是如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我……好想死!”

    杜若绝望的趴在桌子上,他已经对这俩师兄弟不抱希望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释得通,怎么让别人能够听得懂。

    “杜兄,”楚天放突然轻唤一声,询问道:“莫不是,杜兄你嫌弃薛捕头年纪大了点?也不应该啊,要是嫌弃薛捕头,你带人家进你房间干嘛?”

    杜若:“……”

    真是洗不清了!

    …………

    杜若的忧伤并没有持续太久,至少比不得脸上那清晰的五个手指印来得更久,灌了几杯茶水,沉寂了一会儿,开口道:“算了,禹兄,楚兄,不说这些了,不知两位今日造访所为何事?”

    楚天放笑吟吟的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就是明日不是有个鹿鸣宴嘛,我就想要邀请杜兄一同前往。”

    杜若点头道:“如此甚好!”

    他也知道,这是禹辰和楚天放有心结交,否则,以鹤山书院此次中举三人的情况,不可能没人同行,不过,这两人也有结交价值,他也不排斥。

    鹿鸣宴,也就是有官府教坊司和本次主考官一同为中举的学子举办的一个宴会,也当庆祝,意义不大,但是,不去又不行。

    “那就这么说定了,”楚天放说道:“明日一早,我来寻你,我们结伴前去。”

    “那好,”杜若说道:“对了,楚兄此次高中第二名,可有打算来年的春闱?”

    乡试,俗称秋闱,而春闱便是第二年的会试,因为在三月春时,也被称为春闱,很多乡试不错的学子都会再接再厉选择继续参加会试,意图一举拿下进士功名。

    不过,让杜若诧异的是,楚天放却摇头道:“不去了,在下还是很清楚自己的斤两,能够中举便已经是运气使然,这会试,将会聚集举国上下的能人,贸然前去,意义不大,还不如好好收收心,回书院听从师长教导,时机到了再去。”

    杜若对于楚天放的话深以为然,有很多人都是中举之后,立马就赶往京城参加会试,但是成功的很少,大多数都是灰溜溜的回来,甚至于还浪费了几年时间。

    “诶,杜兄作何打算?莫非准备前去会试?”禹辰问道。

    杜若也微微摇头,道:“连楚兄都不敢去,我自然也是不敢的,一去乡试,若是失败,就意味着接下来三年都不得再参加会试,把握不大时,尽量还是不要前去了。”

    说到这里,杜若叹了口气,道:“况且,两位也知道,在下野路子出身,底蕴实在浅薄,更何况,我在蜀中那点产业也不能离开太久。”

    禹辰眉头一跳,道:“既然杜兄已经有打算,在下也不多说,不过,杜兄对于在下上次的提议,可有意向?”

    杜若自然知道禹辰在意的是什么,微微一笑,道:“禹兄莫急,此事体大,在下意向是肯定有的,不过,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此次回蜀中,定然会尽早联系禹兄。”

    “好,”禹辰拱手道:“那在下就静候佳音,不论成与不成,能与杜兄相识就是幸事,同在蜀中,理该常来往,以后杜兄若是有什么事儿,经管派人来知会一声。”

    杜若拱了拱手,笑吟吟的说道:“这多不好意思。”

    禹辰说道:“杜兄认我这个朋友就别太客气了,莫非是瞧不起在下?”

    “就是嘛,”楚天放也说道:“杜兄,咱们能结识就是莫大缘分,何必那么生分!”

    “不敢不敢,”杜若急忙摆手,道:“既然禹兄仁义,在下也就不客气了,禹兄,楚兄,在下还真有一事相求!”

    楚天放:“……”

    禹辰:“……”

    两人再一次面面相觑。

    空气突然变得沉默,有些诡异。

    杜若轻轻挥了挥手,说道:“禹兄?楚兄?可是有何为难之处?”

    禹辰嘴角一抽,尴尬一笑,道:“没有没有,杜兄请说,只要在下力所能及的,义不容辞!”

    “哈哈,”杜若笑了笑,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在下刚刚所说的,我这野路子出身的,对于会试真的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又不是什么家族子弟,所以,一直很向往书院,对于我蜀中的鹤山书院更是仰慕已久,只是苦于一直没有门路,有幸能够结识到禹兄和楚兄,就想麻烦两位给搭个桥。”

    楚天放和禹辰两人明显松了口气,海口夸下了,他们两人还真怕杜若提出什么过分要求,那就真的下不来台了。

    禹辰说道:“这件事情倒是容易,在下虽然离开书院多年,但是,在恩师面前还是能够说得上几分话,更何况,楚师弟如今就在书院,弄个举荐信问题不大。”

    楚天放犹豫了一下,又说道:“不过,杜兄,有一个事情我得明说,因为你如今已经是举人身份,进书院,很难成为正式弟子,你要有心理准备。”

    “这是自然,那就拜托两位了。”杜若拱手道。

    对于楚天放说的问题,杜若自然是明白的,他已经是举人身份了,对于书院来说,培养价值不高,不是瞧不起杜若的潜力,恰恰相反,如果杜若这次中的是副榜,书院反而很欢迎。

    一个注定与书院不会有太大情感的学子,也就仅限于花钱买学问了,至于能买到多少,就看个人缘法,这种情况,倒也常见,毕竟,书院教习,大多数都是举人,你一个举人来当学生,他们也不敢收你当弟子。

    其实,平常也不难见有些家大业大的人花钱进入书院,给自己买一个书院弟子的身份,虽然说算不上买了个靠山,却能够获得不少其他资源,毕竟,每一个书院都是桃李满天下。

    离开了书院,却有一份香火情在那里,或者说,书院也是个资源汇聚互换的纽带,对与书院有益,而对于书院弟子也有益。

    书院不介意如此来巩固地位,学习也不介意挂着书院名分,互助互利,这也让书院能够越来越强盛,也让从书院出来的学子背景更深厚。

    杜若除了是真想从书院那里学到系统性的学识用于将来会试,同时,也不排除想要获得书院的资源,就比如像禹辰这样的人,书院出来的不少,可是每一个都有像与禹辰这样的缘分,可若是有了书院弟子身份,这个缘分也就到了!

    只是,让杜若无奈的是,没想到前世花钱进大学买个学位,今生又要花钱进书院,真是,时也命也!

章节目录